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阔叶灌木论文--紫穗槐论文

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AM真菌与紫穗槐共生相关基因

中文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30页
    1.1 丛枝菌根概述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菌根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丛枝菌根真菌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丛枝菌根真菌的功能第13-14页
    1.2 丛枝菌根真菌的生态学地位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AMF与植物生态学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AMF与环境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生态修复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AMF与碳循环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AMF与生态系统第18-19页
    1.3 丛枝菌根与植物共生过程和稳定性机制第19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丛枝菌根与植物共生过程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AMF与植物共生的稳定机制第25-26页
    1.4 豆科木本植物紫穗槐第26-27页
    1.5 差异基因研究技术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几种差异基因筛选技术第27-28页
    1.6 试验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第28-30页
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30-49页
    2.1 试验材料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供试菌种及植株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仪器设备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主要试剂配置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2.2 试验方法第32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材料培养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侵染情况检测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紫穗槐根总RNA提取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总RNA完整性和纯度检测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紫穗槐根系总mRNA纯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紫穗槐丛枝菌根相关基因的抑制消减杂交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杂交PCR产物纯化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PCR产物的克隆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差异基因的反向Northern Blot杂交验证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0 SSH库的测序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1 unigenes序列的功能注释第48-49页
第3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9-63页
    3.1 紫穗槐培养和侵染情况检测第49-52页
    3.2 总RNA完整性和纯度检测第52页
    3.3 紫穗槐丛枝菌根相关基因的抑制消减杂交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反转录以及酶切效果检测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消减产物的PCR扩增第53-54页
    3.4 紫穗槐抑制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和插入片段的PCR鉴定第54页
    3.5 差异基因的反向Northern Blot杂交验证第54-55页
    3.6 序列测定和基因的功能注释第55-59页
    3.7 已知共生相关基因的功能分类第59页
    3.8 未知基因序列编码肽段的预测分析第59-63页
第4章 讨论第63-73页
    4.0 材料培养和菌根真菌侵染情况第63页
    4.1 RNA提取第63-64页
    4.2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第64-65页
    4.3 AMF与紫穗槐共生相关基因第65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AMF与紫穗槐共生相关基因第65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对未知序列编码肽段的预测第72-73页
结论第73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90页
附录第90-102页
致谢第102-10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3-104页

论文共10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猫α和ω干扰素的原核表达及抗病毒活性测定
下一篇:基于马铃薯全基因组序列SSR标记的开发及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