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洗涤塔设备的发展过程 | 第12-13页 |
1.3 洗涤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 论文背景说明 | 第15-17页 |
1.5 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烃蒸气洗涤塔 | 第19-33页 |
2.1 ATP工艺简介 | 第19-20页 |
2.2 洗涤塔 | 第20-22页 |
2.2.1 洗涤塔的原理 | 第20-21页 |
2.2.2 洗涤塔分类 | 第21-22页 |
2.3 烃蒸气洗涤塔结构和功能 | 第22-26页 |
2.3.1 洗涤塔降温区 | 第23-24页 |
2.3.2 洗涤塔洗涤区 | 第24-25页 |
2.3.3 洗涤塔回流区 | 第25-26页 |
2.4 烃蒸气洗涤塔系统工艺 | 第26-30页 |
2.4.1 循环油罐 | 第27-28页 |
2.4.2 底油蒸汽发生器 | 第28页 |
2.4.3 底油泵 | 第28-29页 |
2.4.4 循环油返回泵 | 第29页 |
2.4.5 底油过滤器 | 第29-30页 |
2.5 洗涤塔控制过程 | 第30-32页 |
2.5.1 洗涤塔控制要点 | 第30-31页 |
2.5.2 洗涤塔温度控制过程 | 第31-32页 |
2.5.3 烃蒸气洗涤塔温度控制的难点 | 第32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烃蒸气洗涤塔系统建模 | 第33-47页 |
3.1 烃蒸气洗涤塔模型的简化 | 第33-34页 |
3.2 洗涤塔特性的分析 | 第34-37页 |
3.2.1 假设条件 | 第34-35页 |
3.2.2 洗涤塔建模 | 第35-37页 |
3.3 工业过程对象的实用辨识方法 | 第37-41页 |
3.4 相对增益特性及其耦合特性的分析 | 第41-45页 |
3.4.1 相对增益矩阵的求取 | 第41-43页 |
3.4.2 相对增益矩阵特性 | 第43-44页 |
3.4.3 洗涤塔温度控制系统的耦合特性的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4章 传统解耦方案及其仿真 | 第47-57页 |
4.1 前馈补偿解耦控制 | 第47-50页 |
4.1.1 前馈控制算法 | 第47-49页 |
4.1.2 洗涤塔前馈补偿解耦控制仿真程序 | 第49-50页 |
4.2 单位矩阵解耦 | 第50-56页 |
4.2.1 对角矩阵解耦原理 | 第50-51页 |
4.2.2 单位矩阵解耦原理 | 第51-52页 |
4.2.3 洗涤塔单位矩阵解耦仿真程序 | 第52-53页 |
4.2.4 两种传统解耦方式仿真比较 | 第53-56页 |
4.3 传统解耦控制对被控对象参数的敏感性 | 第5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单神经元PID解耦控制及其仿真 | 第57-73页 |
5.1 神经控制的基本思想 | 第57-58页 |
5.2 单神经元PID解耦控制 | 第58-62页 |
5.2.1 单神经元学习规则 | 第58-59页 |
5.2.2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 | 第59-61页 |
5.2.3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对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分析 | 第61-62页 |
5.3 基于遗传算法的单神经元PID解耦控制 | 第62-67页 |
5.3.1 引言 | 第62页 |
5.3.2 基于遗传算法的单神经元PID控制器参数优化过程 | 第62-67页 |
5.4 基于遗传算法的单神经元PID解耦控制的仿真 | 第67-70页 |
5.5 性能分析 | 第70-71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