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3-5页 |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1.1 自由空间光通信 | 第9-12页 |
1.1.1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介绍 | 第9-10页 |
1.1.2 光子计数技术 | 第10-11页 |
1.1.3 光电检测器的噪声分类 | 第11-12页 |
1.2 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发展 | 第12-13页 |
1.3 Turbo码信道编码与译码 | 第13-18页 |
1.3.1 Turbo码编码器 | 第13-14页 |
1.3.2 Turbo码译码器 | 第14-15页 |
1.3.3 基于MAP的Turbo码译码算法 | 第15-18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本文结构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FSO系统衰落信道 | 第20-23页 |
2.1 无线传输信道 | 第20页 |
2.2 衰落信道模型 | 第20-22页 |
2.2.1 Log-normal衰落模型 | 第20-21页 |
2.2.2 Gamma-Gamma衰落模型 | 第21-22页 |
2.3 环境光噪声 | 第2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OIDMA FSO通信系统及其EXIT图分析 | 第23-32页 |
3.1 FSO通信中的多址接入技术 | 第23页 |
3.2 EXIT图 | 第23-24页 |
3.3 系统模型 | 第24-27页 |
3.3.1 光发射机 | 第24-25页 |
3.3.2 迭代检测接收机 | 第25-27页 |
3.4 基于EXIT曲线图的系统性能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5 性能分析 | 第28-31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基于大气泊松信道的Iter-PIC接收机 | 第32-46页 |
4.1 泊松光子计数 | 第32页 |
4.2 大气泊松信道中的MUI消除技术 | 第32页 |
4.3 Iter-PIC系统发射机 | 第32-33页 |
4.4 泊松光子计数模型 | 第33-34页 |
4.5 Iter-PIC接收机算法 | 第34-38页 |
4.5.1 MUD多用户检测 | 第34-36页 |
4.5.2 IIE干扰估计 | 第36页 |
4.5.3 DEC解码 | 第36-38页 |
4.6 Iter-PIC接收机中的MAP译码算法 | 第38页 |
4.7 系统性能分析 | 第38-45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5章 自由空间光链路中的MPPM调制与迭代检测 | 第46-65页 |
5.1 自由光通信中的信号调制技术 | 第46-47页 |
5.2 PPM与MPPM | 第47-48页 |
5.3 系统结构 | 第48-49页 |
5.3.1 发射机结构 | 第48页 |
5.3.2 大气泊松信道模型 | 第48-49页 |
5.3.3 接收机结构 | 第49页 |
5.4 MPPM映射规则 | 第49-52页 |
5.4.1 MPPM chip-symbol映射 | 第49-50页 |
5.4.2 2-4 PPM | 第50-51页 |
5.4.3 2-8 PPM | 第51-52页 |
5.5 MPPM迭代检测算法 | 第52-58页 |
5.5.1 2-4 PPM | 第52-55页 |
5.5.2 2-4PPM优化算法 | 第55页 |
5.5.3 2-8 PPM | 第55-58页 |
5.6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8-63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6.1 总结 | 第65-66页 |
6.2 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