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言类电视节目的言语幽默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对象的界定 | 第11-14页 |
1.1.1 语言类电视节目 | 第11-12页 |
1.1.2 言语幽默 | 第12-14页 |
1.2 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意义和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语音分析 | 第16-27页 |
2.1 音韵和语调 | 第16-19页 |
2.1.1 音韵 | 第16-18页 |
2.1.2 语调 | 第18-19页 |
2.2 语音歧义 | 第19-24页 |
2.2.1 同音字 | 第19-20页 |
2.2.2 多音字 | 第20-21页 |
2.2.3 重音与停连 | 第21-24页 |
2.3 谐音 | 第24-27页 |
第三章 语汇分析 | 第27-39页 |
3.1 语汇歧义 | 第27-32页 |
3.1.1 多义词 | 第27-29页 |
3.1.2 曲解 | 第29-32页 |
3.2 飞白 | 第32-34页 |
3.3 双关 | 第34-36页 |
3.4 语汇变异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语法分析 | 第39-45页 |
4.1 语法变异 | 第39-40页 |
4.2 换序 | 第40-43页 |
4.2.1 语素换序 | 第41页 |
4.2.2 词组换序 | 第41-43页 |
4.3 超常缩略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语用分析 | 第45-71页 |
5.1 合作原则 | 第45-52页 |
5.1.1 量的准则 | 第45-46页 |
5.1.2 质的准则 | 第46-48页 |
5.1.3 关系准则 | 第48-50页 |
5.1.4 方式准则 | 第50-52页 |
5.2 预设 | 第52-58页 |
5.2.1 主观性 | 第52-53页 |
5.2.2 合适性 | 第53-54页 |
5.2.3 共知性 | 第54-56页 |
5.2.4 可撤销性 | 第56-57页 |
5.2.5 隐蔽性 | 第57-58页 |
5.3 模因 | 第58-67页 |
5.3.1 模因套用 | 第58-62页 |
5.3.1.1 同形传递 | 第59-60页 |
5.3.1.2 异形传递 | 第60-62页 |
5.3.2 模因变体 | 第62-65页 |
5.3.2.1 同音异义嫁接 | 第62-63页 |
5.3.2.2 同形联想嫁接 | 第63-64页 |
5.3.2.3 同构异义嫁接 | 第64-65页 |
5.3.3 模因新创 | 第65-67页 |
5.4 关联理论 | 第67-71页 |
5.4.1 认知差异 | 第67-68页 |
5.4.2 语境脱离 | 第68-69页 |
5.4.3 明示不清 | 第69页 |
5.4.4 推理相悖 | 第69-71页 |
第六章 文化关联 | 第71-79页 |
6.1 语言文化 | 第71-76页 |
6.2 非语言文化 | 第76-79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