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屋顶的农业景观设计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CONTENTS | 第11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18-19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4.2 研究框架 | 第19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农业景观的发展概况 | 第20-27页 |
2.1 农业景观的发展概述 | 第20-22页 |
2.1.1 农业景观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1.2 农业景观的发展历程 | 第21-22页 |
2.2 农业景观发展新形势 | 第22-25页 |
2.2.1 城市公共农场 | 第22-23页 |
2.2.2 社区公共农场 | 第23-24页 |
2.2.3 垂直农场 | 第24页 |
2.2.4 屋顶农场 | 第24-25页 |
2.3 社区农业景观研究的重要性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的发展概述 | 第27-40页 |
3.1 屋顶农业景观的定义及范畴 | 第27-28页 |
3.2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的类型 | 第28-33页 |
3.2.1 按建筑性质分类 | 第28-30页 |
3.2.2 按生产经营模式分类 | 第30-31页 |
3.2.3 按建筑屋顶形式分类 | 第31-33页 |
3.3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的发展现状 | 第33页 |
3.4 屋顶农业景观的效益分析 | 第33-40页 |
3.4.1 生态效益分析 | 第33-36页 |
3.4.2 社会效益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4.3 经济效益分析 | 第38页 |
3.4.4 审美效益分析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的设计研究 | 第40-55页 |
4.1 新时期的屋顶农业景观的设计观 | 第40页 |
4.2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的设计原则 | 第40-44页 |
4.2.1 安全性原则 | 第40-41页 |
4.2.2 美观性原则 | 第41-42页 |
4.2.3 功能性原则 | 第42-43页 |
4.2.4 人性化原则 | 第43-44页 |
4.2.5 经济性原则 | 第44页 |
4.3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的设计手法 | 第44-46页 |
4.3.1 自然法 | 第44-45页 |
4.3.2 轴线法 | 第45页 |
4.3.3 空间设计 | 第45-46页 |
4.4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的设计构造 | 第46-51页 |
4.4.1 屋顶农场的种植构造层 | 第46-51页 |
4.4.2 社区屋顶农场的园路和铺装区构造 | 第51页 |
4.5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的技术体系 | 第51-55页 |
4.5.1 浇灌技术的提升 | 第51-52页 |
4.5.2 水循环系统 | 第52-53页 |
4.5.3 有机垃圾回收系统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的实例设计研究 | 第55-70页 |
5.1 新建筑屋顶农业景观设计研究 | 第55-67页 |
5.1.1 市场定位及风格定位 | 第55-56页 |
5.1.2 气候特征及地理位置 | 第56-57页 |
5.1.3 功能组合 | 第57页 |
5.1.4 园路设计 | 第57-58页 |
5.1.5 硬质景观 | 第58-63页 |
5.1.6 软景设计 | 第63-66页 |
5.1.7 灯光设计 | 第66-67页 |
5.2 旧屋顶农业景观设计研究 | 第67-70页 |
5.2.1 原建筑屋顶资料检查 | 第67页 |
5.2.2 屋顶防水测试 | 第67页 |
5.2.3 模块式种植手法 | 第67-70页 |
总结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4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附录 | 第77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