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1 美元本位制下的美元供给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1.2.1.1 美元本位制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1.2.1.2 美元国际供给的研究 | 第10页 |
1.2.2 美元供给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2.2.1 美元供给影响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2.2 应对美元供给冲击策略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思路、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| 第12-15页 |
1.3.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3 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2 美元供给机制及美元国际供应量的界定与衡量 | 第15-27页 |
2.1 美元本位制概述 | 第15-21页 |
2.1.1 美元本位制的产生 | 第15-17页 |
2.1.2 美元本位制的发展 | 第17-19页 |
2.1.3 美元本位制的特点 | 第19-21页 |
2.2 美元供给机制及其特点 | 第21-24页 |
2.2.1 美元基础货币供给机制 | 第21-22页 |
2.2.2 美元流通货币供给机制 | 第22-24页 |
2.2.3 美元供给机制的特点 | 第24页 |
2.3 美元国际供应量的界定与衡量 | 第24-27页 |
2.3.1 从流量角度衡量美元国际供应量 | 第24-25页 |
2.3.2 从存量角度分析美元的国际供应量 | 第25页 |
2.3.3 美元国际供应量的估算 | 第25-27页 |
3 美元供给冲击影响机制 | 第27-34页 |
3.1 美元环流过程的影响机制 | 第27-29页 |
3.1.1 美元环流Ⅰ | 第27-28页 |
3.1.2 美元环流Ⅱ | 第28-29页 |
3.2 美元冲击引发的次贷危机 | 第29-34页 |
3.2.1 美元循环模式的扩展 | 第29-30页 |
3.2.2 次贷危机通过美元转播与扩张 | 第30-34页 |
3.2.2.1 次贷危机向资本账户区的传播 | 第31-33页 |
3.2.2.2 次贷危机向贸易账户区的传播 | 第33-34页 |
4 美元供给冲击的影响分析 | 第34-49页 |
4.1 美元冲击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实例 | 第34-39页 |
4.1.1 20 世纪 80 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 | 第34-38页 |
4.1.2 20 世纪 90 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 | 第38-39页 |
4.2 美元冲击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 | 第39-43页 |
4.2.1 中国通过对美国贸易顺差的获利情况 | 第40-41页 |
4.2.2 对美国贸易顺差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| 第41-43页 |
4.3 美元供给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及外汇储备 | 第43-45页 |
4.4 美元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| 第45-49页 |
4.4.1 通货膨胀压力增加,出口形势恶化 | 第45-47页 |
4.4.2 改变我国经济结构 | 第47-48页 |
4.4.3 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 | 第48-49页 |
5. 美元供给冲击的应对策略研究 | 第49-59页 |
5.1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美元冲击的策略 | 第49-52页 |
5.1.1 日元与马克升值的历史回顾 | 第49页 |
5.1.2 日本、德国应对升值压力的比较 | 第49-52页 |
5.2 我国应对美元供给冲击的策略 | 第52-59页 |
5.2.1 刺激内需和非贸易部门的发展 | 第52页 |
5.2.2 加强和完善境外资本流入的管理 | 第52-53页 |
5.2.3 压缩国际收支顺差规模 | 第53页 |
5.2.4 人民币汇率体制和货币政策 | 第53-55页 |
5.2.5 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,构建东亚区域货币体系 | 第55-56页 |
5.2.6 积极推进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| 第56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0页 |
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| 第59页 |
2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| 第59-60页 |
后记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