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潜意识与行为习惯的交互设计启示性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.1 课题的来源 | 第13页 |
1.3.2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4-17页 |
1.4.1 课题研究的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.2 课题研究的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交互设计启示性的含义与意义 | 第17-25页 |
2.1 启示性的基本含义 | 第17-18页 |
2.2 不同领域的启示性发展 | 第18-22页 |
2.2.1 启示性的起源 | 第18页 |
2.2.2 不同学者的启示性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.3 诺曼的启示性理论 | 第19-22页 |
2.3 启示性的交互设计含义 | 第22-23页 |
2.4 启示性的交互设计意义 | 第23-24页 |
2.4.1 设计行为与启示性本质 | 第23-24页 |
2.4.2 交互设计启示性的内涵意义 | 第24页 |
2.5 交互设计启示性的价值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交互设计启示性的认知与特点 | 第25-37页 |
3.1 交互设计与启示性与人 | 第25-30页 |
3.1.1 交互设计与启示性倾向 | 第25-27页 |
3.1.2 交互设计中个体认知行为 | 第27-30页 |
3.2 交互设计启示性特征 | 第30-32页 |
3.2.1 启示性的两面性 | 第30-31页 |
3.2.2 启示性的唯一性 | 第31-32页 |
3.3 交互设计启示性的呈现方式 | 第32-35页 |
3.3.1 隐性和嵌套的启示性 | 第32-34页 |
3.3.2 外形特质与非外形特质的启示性 | 第34-35页 |
3.4 创造良好的交互设计启示性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交互设计启示性模型与设计实践 | 第37-81页 |
4.1 交互行为与启示性 | 第37-38页 |
4.2 启示性模型的提出和分类 | 第38-40页 |
4.3 潜意识习得的启示性模型 | 第40-51页 |
4.3.1 潜意识行为认知和设计价值 | 第40页 |
4.3.2 自动行为与潜意识习得 | 第40-42页 |
4.3.3 潜意识习得的启示性分析 | 第42-45页 |
4.3.4 设计实践 | 第45-51页 |
4.4 成长经历的启示性模型 | 第51-65页 |
4.4.1 成长经历烙印认知与设计价值 | 第51-53页 |
4.4.2 利用情景暗示设计启示性 | 第53-55页 |
4.4.3 视觉认知与启示性 | 第55-57页 |
4.4.4 经历与环境因素的启示性分析 | 第57-60页 |
4.4.5 设计实践 | 第60-65页 |
4.5 行为习惯的启示性模型 | 第65-81页 |
4.5.1 行为惯性认识 | 第65-66页 |
4.5.2 隐喻与习惯用法的启示 | 第66-69页 |
4.5.3 行为习惯的启示性分析 | 第69-73页 |
4.5.4 设计实践 | 第73-81页 |
结论 | 第81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