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志愿者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完善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1 对志愿者概念的界定 | 第9页 |
1.2.2 志愿者动机的理解 | 第9页 |
1.2.3 志愿者激励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| 第9-10页 |
1.2.4 对志愿者激励机制的解决对策 | 第10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3.1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志愿者激励机制研究的理论梳理 | 第12-19页 |
2.1 志愿者、志愿组织及志愿精神的界定 | 第12-13页 |
2.1.1 志愿者概念的界定 | 第12页 |
2.1.2 志愿组织的内涵定义及功能分析 | 第12-13页 |
2.1.3 志愿精神概念的界定 | 第13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13-19页 |
2.2.1 动机与激励相关理论 | 第13-16页 |
2.2.2 第三部门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.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| 第17-19页 |
第三章 国外志愿者激励机制借鉴 | 第19-23页 |
3.1 志愿培训务实化 | 第19页 |
3.2 人员管理体制化 | 第19-20页 |
3.3 志愿教育深入化 | 第20-21页 |
3.4 活动资金有保障 | 第21-23页 |
第四章 我国志愿服务领域激励机制现状 | 第23-29页 |
4.1 我国志愿者激励现状分析 | 第23-24页 |
4.1.1 以政策法规对志愿服务进行激励 | 第23页 |
4.1.2 以技能培训的方式开展志愿者激励 | 第23-24页 |
4.1.3 以社会宣传的方式推动志愿者激励 | 第24页 |
4.2 我国志愿者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9页 |
4.2.1 政策法规不健全 | 第24-25页 |
4.2.2 对志愿活动的社会支持不足 | 第25页 |
4.2.3 人员专业性及志愿者培训有待提高 | 第25-26页 |
4.2.4 活动资金匮乏且筹措能力不足 | 第26页 |
4.2.5 对志愿者的保障不足 | 第26-27页 |
4.2.6 激励方式过于单一 | 第27页 |
4.2.7 忽视志愿者的内在需求 | 第27-29页 |
第五章 我国志愿者激励机制构建与完善 | 第29-39页 |
5.1 外部激励机制 | 第29-35页 |
5.1.1 完善政策法规,形成法制保障 | 第29-30页 |
5.1.2 培育公民文化,宣传志愿精神 | 第30-31页 |
5.1.3 注重志愿者的学习与培训 | 第31页 |
5.1.4 拓宽筹资渠道,加强筹资能力 | 第31-32页 |
5.1.5 完善时间储蓄,增加社会回报 | 第32-34页 |
5.1.6 实行绩效考核,适当运用负激励 | 第34-35页 |
5.2 内在激励机制 | 第35-39页 |
5.2.1 加强对志愿者的目标激励 | 第36-37页 |
5.2.2 重视对志愿者的情感与道德激励 | 第37-38页 |
5.2.4 运用忧患理念强化竞争激励机制 | 第38-39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