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携式电缆故障检测仪的设计与实现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2 电缆技术发展现状 | 第9-12页 |
1.3 电缆故障的类型及原因 | 第12-13页 |
1.3.1 电缆的故障类型 | 第12页 |
1.3.2 电缆的故障原因 | 第12-13页 |
1.4 电缆故障检测方法简介 | 第13-15页 |
1.4.1 脉冲法 | 第13-14页 |
1.4.2 高压电桥法 | 第14页 |
1.4.3 音频路径法 | 第14页 |
1.4.4 冲击脉冲法 | 第14-15页 |
1.4.5 定点法 | 第15页 |
1.4.6 电容法 | 第15页 |
1.4.7 电缆识别 | 第15页 |
1.5 电缆故障检测方法选择 | 第15-16页 |
1.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1.6.1 课题主要工作内容 | 第17页 |
1.6.2 本文的结构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低压脉冲反射法简介 | 第18-22页 |
2.1 低压脉冲反射工作原理 | 第18-19页 |
2.2 发射脉冲的选择 | 第19页 |
2.3 脉冲反射波形的理解 | 第19-22页 |
2.3.1 脉冲反射波形反映电缆故障与结构 | 第19-21页 |
2.3.2 怎样标定反射脉冲的起始点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| 第22-39页 |
3.1 发送模块 | 第22-24页 |
3.2 接收模块 | 第24-25页 |
3.3 高速 AD 采样 | 第25-27页 |
3.4 电容电阻测量 | 第27页 |
3.5 MCU 主控单元 | 第27-30页 |
3.6 数据存储电路 | 第30-37页 |
3.6.1 SD 卡的选择 | 第30-31页 |
3.6.2 SPI 通信介绍 | 第31-32页 |
3.6.3 FAT16 及 FAT16 文件系统 | 第32-33页 |
3.6.4 SD 卡工作模式选择及指令规范 | 第33页 |
3.6.5 SD 卡读写驱动 | 第33-34页 |
3.6.6 文件系统的实现 | 第34-36页 |
3.6.7 SD 卡接口模块 | 第36-37页 |
3.7 FPGA 及外围模块硬件设计 | 第37页 |
3.8 供电电源设计 | 第37-38页 |
3.9 LCD1602 显示电路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| 第39-45页 |
4.1 FPGA 硬件描述程序设计 | 第39-42页 |
4.1.1 FPGA 产生高频脉冲 | 第39-41页 |
4.1.2 AD 采集逻辑时序控制 | 第41-42页 |
4.1.3 FPGA 和单片机通讯 | 第42页 |
4.2 MCU 主控单元程序设计 | 第42-45页 |
第五章 系统调试 | 第45-47页 |
5.1 脉冲产生及发射 | 第45页 |
5.2 脉冲接收 | 第45页 |
5.3 脉冲接收 | 第45-46页 |
5.4 数据处理及系统联调 | 第46-47页 |
第六章 电缆故障测试实验 | 第47-49页 |
6.1 测试步骤 | 第47页 |
6.2 测量结果 | 第47-48页 |
6.3 结果分析 | 第48-49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9-50页 |
7.1 本文总结 | 第49页 |
7.2 下一步工作展望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