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选题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.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1.3.1.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.2.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.3 简要评述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思路 | 第18页 |
1.4.1 研究目标 | 第18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4.3 研究思路 | 第18页 |
1.5.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6.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| 第20-25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1.1 公共关系的内涵 | 第20页 |
2.1.2 警察对外公共关系的内涵与特点 | 第20-21页 |
2.2 相关理论 | 第21-25页 |
2.2.1 政府公共关系理论与警察公共关系 | 第21-23页 |
2.2.2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警察公共关系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中山市公安局对外公共关系的现状 | 第25-37页 |
3.1 中山市公安局对外公共关系的现状分析 | 第25-31页 |
3.1.1 使内外公众及时获得真实信息以满足各方的利益需求 | 第25页 |
3.1.2 争取内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认同以结成价值共同体 | 第25-26页 |
3.1.3 推行警察公共关系策略 | 第26-27页 |
3.1.4.加强对外的网络公共关系平台建设 | 第27-31页 |
3.2 中山市公安局对外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5页 |
3.2.1 对舆情认识不足,导致工作相对被动 | 第31-32页 |
3.2.2 资源分散,导致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| 第32-33页 |
3.2.3 和媒体的互动缺乏主动性和策划性导致公关效果不佳 | 第33-34页 |
3.2.4 缺乏全方位的系统的宣传机制以致难掌握舆论主动权 | 第34-35页 |
3.3 中山市公安局对外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3.1 少数民警素质不高影响公安队伍形象 | 第35页 |
3.3.2 大部分民警缺乏公关意识和应对公共危机的技能 | 第35页 |
3.3.3 新闻传媒更加多元化,涉警舆情引导挑战越来越大 | 第35-36页 |
3.3.4 民警不堪重负导致警力滥用自毁形象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的警察公共关系及其经验借鉴 | 第37-50页 |
4.1 国外城市的警察公共关系 | 第37-43页 |
4.1.1 新加坡的警察公共关系 | 第37-39页 |
4.1.2 德国汉堡市的警察公共关系 | 第39-41页 |
4.1.3 美国纽约的警察公共关系 | 第41-42页 |
4.1.4 国外城市警察公共关系的经验借鉴 | 第42-43页 |
4.2 国内城市的警察公共关系及其经验借鉴 | 第43-50页 |
4.2.1 山东省东营市警察公共关系的建设情况 | 第43-45页 |
4.2.2 浙江省湖州市:民意导向性警务新模式——警务广场 | 第45-46页 |
4.2.3 江苏省苏州市:“讨好百姓”的警察工作理念 | 第46-47页 |
4.2.4 国内警察公共关系的经验借鉴 | 第47-50页 |
第五章 优化中山市公安局对外公共关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| 第50-54页 |
5.1 切实增强对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| 第50页 |
5.2 建立警察公共关系专门机构以提高民警公关素质 | 第50页 |
5.3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促进警民沟通和理解 | 第50-51页 |
5.4 创新管理模式争取舆论的话语权 | 第51-52页 |
5.5 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以满足媒体、记者的知情权 | 第52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附件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