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2页 |
1. 半夏研究概况 | 第12-19页 |
·来源分布 | 第12页 |
·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| 第12-14页 |
·栽培技术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生药学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化学成分研究 | 第17-19页 |
2. 川半夏研究概况 | 第19页 |
3. 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| 第19-20页 |
4. 立题依据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川半夏资源的染色体数目分析 | 第22-28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22页 |
·材料 | 第22页 |
·仪器 | 第22页 |
·方法 | 第22页 |
2.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5页 |
·染色体观察结果 | 第22-24页 |
·细胞型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细胞型地理分布 | 第25页 |
3. 讨论 | 第25-27页 |
·半夏多倍体复合体与非整倍体现象 | 第25页 |
·起源中心与地理分布 | 第25页 |
·生物形态学与染色体数目 | 第25-27页 |
图板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| 第28-33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材料 | 第28页 |
·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小孢子的形成与发育 | 第28页 |
·花粉活力检测 | 第28-29页 |
·柱头可授性检测 | 第29页 |
2. 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与花序外部形态对应关系 | 第29页 |
·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现象 | 第29-30页 |
·小孢子的发育与成熟花粉粒的形成 | 第30页 |
·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的检测 | 第30页 |
3. 讨论 | 第30-32页 |
·减数分裂异常与孢子的育性 | 第30-31页 |
·减数分裂异常与染色体数目变化 | 第31-32页 |
图版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可溶蛋白遗传多样性 | 第33-41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5页 |
·材料及取样 | 第33页 |
·方法考察 | 第33-35页 |
·蛋白质提取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电泳待测样品处理方法 | 第34页 |
·凝胶的制备 | 第34页 |
·SDS-PAGE电泳 | 第34-35页 |
·半夏资源可溶蛋白谱带比较 | 第35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5页 |
2. 结果与分析 | 第35-39页 |
·电泳条件的筛选优化 | 第35-37页 |
·可溶蛋白标记的多态性 | 第37页 |
·可溶蛋白遗传相似系数 | 第37-38页 |
·聚类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 讨论 | 第39-41页 |
·优化电泳条件的必要性 | 第39页 |
·半夏可溶蛋白遗传多样性 | 第39页 |
·半夏的繁育方式与遗传多样性 | 第39-40页 |
·半夏的资源收集保存利用与遗传多样性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生长节律及产量和质量的研究 | 第41-52页 |
1. 材料、仪器与方法 | 第41-45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41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4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1-45页 |
·田间试验 | 第41-42页 |
·可溶蛋白含量测定 | 第42-43页 |
·β-谷甾醇含量测定 | 第43-44页 |
·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| 第44-45页 |
2. 结果与分析 | 第45-49页 |
·不同居群半夏生长节律比较 | 第45-48页 |
·半夏不同居群的出苗情况 | 第45-46页 |
·不同半夏居群的开花抽薹情况 | 第46-48页 |
·半夏不同居群的珠芽数 | 第48页 |
·半夏不同居群产量 | 第48-49页 |
·半夏不同居群可溶蛋白、β-谷甾醇及生物碱含量 | 第49页 |
3. 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2页 |
·半夏不同居群出苗情况的差异性 | 第49-50页 |
·半夏不同居群抽薹情况的差异性 | 第50页 |
·半夏不同居群产生珠芽数的差异性 | 第50-51页 |
·半夏不同居群产量的差异性 | 第51页 |
·半夏不同居群质量的差异性 | 第51-52页 |
总结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