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1 前言 | 第11-18页 |
·立题依据与目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·水稻群体及群体结构 | 第12-14页 |
·水稻形态与抗倒伏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的不足 | 第17-18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1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8页 |
·试验处理与设计 | 第18-19页 |
·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群体质量指标的测定 | 第19页 |
·形态指标测定 | 第19-20页 |
·茎秆力学特性 | 第20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物质积累与转运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 | 第20页 |
·倒伏参数计算 | 第20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0-21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1-54页 |
·不同类型水稻类品种在不同群体下的叶片特征与透光率的分析 | 第21-29页 |
·不同群体叶片特征分析 | 第21-25页 |
·不同群体株型特征分析 | 第25-28页 |
·不同群体光分布 | 第28-29页 |
·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不同群体下的茎秆特征与抗倒伏性的分析 | 第29-36页 |
·不同群体茎秆形态的分析 | 第29-33页 |
·不同群体材料力学的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田间倒伏情况与倒伏指数 | 第36页 |
·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不同群体下的分蘖成穗与源库特征分析 | 第36-43页 |
·不同群体高峰苗、成穗率、颖花量的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不同群体LAI的消长动态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不同群体穗后粒叶比的变化 | 第41-43页 |
·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不同群体下的的物质积累与运转研究 | 第43-50页 |
·不同群体干物质积累比较 | 第43-45页 |
·不同群体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率 | 第45-48页 |
·不同群体生长率及物质输出与转换 | 第48-50页 |
·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不同群体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| 第50-54页 |
·不同群体产量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不同群体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| 第51-54页 |
4 小结与讨论 | 第54-60页 |
·不同栽培地点、密度下水稻的形态特征变化特点 | 第54-55页 |
·不同群体水稻叶片特征的变化特点 | 第54页 |
·不同群体水稻株型特征的变化特点 | 第54-55页 |
·不同群体水稻茎秆形态的变化特点 | 第55页 |
·栽培地点、密度对不同水稻群体透光及抗倒性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不同水稻群体透光率 | 第55页 |
·不同水稻群体抗倒伏性 | 第55-56页 |
·栽培地点、密度对不同水稻群体分蘖成穗与源库特征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栽培地点、密度对不同水稻群体物质积累与运转的影响 | 第57页 |
·栽培地点、密度对不同水稻群体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| 第57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