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9-12页 |
1.1 概述 | 第9页 |
1.2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合成氨工业未来发展趋势 | 第10-11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31页 |
2.1 合成氨的生产工艺 | 第12-22页 |
2.1.1 天然气制氨的典型工艺 | 第12-16页 |
2.1.2 煤制氨的典型工艺 | 第16-19页 |
2.1.3 渣油(焦油)制氨典型工艺 | 第19-22页 |
2.2 氨合成反应机理 | 第22-27页 |
2.2.1 氨合成反应动力学方程 | 第22-23页 |
2.2.2 影响合成反应速率的因素 | 第23-24页 |
2.2.3 氨合成反应最适宜温度 | 第24-26页 |
2.2.4 氨合成塔温度分布曲线 | 第26-27页 |
2.3 氨合成催化剂技术研究与发展 | 第27-31页 |
2.3.1 Fe_3O_4基传统熔铁催化剂 | 第27-28页 |
2.3.2 氨合成钌基催化剂 | 第28-29页 |
2.3.3 FeO基氨合成催化剂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新型亚铁基氨合成催化剂Amomax-10/10H | 第31-49页 |
3.1 新型氨合成催化剂Amomax-10/10H的表征 | 第31-38页 |
3.1.1 预还原型催化剂颗粒断面元素分布 | 第31-32页 |
3.1.2 预还原型催化剂的孔结构表征 | 第32-34页 |
3.1.3 预还原型催化剂钝化膜结构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1.4 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征 | 第35-37页 |
3.1.5 小结 | 第37-38页 |
3.2 新型氨合成催化剂Amomax-10(氧化态)特点 | 第38-44页 |
3.2.1 Amomax-10组织结构特点 | 第38-40页 |
3.2.2 Amomax-10/10H性能特点 | 第40-44页 |
3.3 新型氨合成催化剂Amomax-10H(预还原)特点 | 第44-48页 |
3.3.1 突出的低温高活性 | 第44-48页 |
3.3.2 Amomax-10H起活温度低 | 第48页 |
3.3.3 Amomax-10H活化速度快 | 第4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新型催化剂Amomax-10/10H工业化应用 | 第49-74页 |
4.1 合成氨工业生产装置 | 第49-53页 |
4.1.1 装置概述 | 第49页 |
4.1.2 氨合成单元工艺流程 | 第49-50页 |
4.1.3 卡萨利轴径向氨合成塔 | 第50-53页 |
4.2 Amomax-10/10H催化剂在卡萨利轴径向合成塔上的工业应用 | 第53-73页 |
4.2.1 Amomax-10/10H催化剂的选择 | 第53-54页 |
4.2.2 催化剂的卸出及催化剂筐的吊出 | 第54-59页 |
4.2.3 新型催化剂装填 | 第59-62页 |
4.2.4 催化剂升温还原 | 第62-71页 |
4.2.5 A110-1、Amomax-10两种催化剂冷态开车升温比较 | 第71-73页 |
4.2.6 新型催化剂Amomax-10标定 | 第73页 |
4.3 本章结果讨论 | 第73-74页 |
第5章 效益分析 | 第74-77页 |
5.1 还原时间和还原费用方面 | 第74页 |
5.2 压缩功耗和氨净值方面 | 第74-75页 |
5.3 起活温度和开工时间方面 | 第75-77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77-79页 |
6.1 催化剂装填 | 第77页 |
6.2 催化剂还原 | 第77-78页 |
6.3 催化剂工业应用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附表1 氨合成塔性能测试记录 | 第83-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