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岩石力学系统稳定性问题简介及研究意义 | 第8-11页 |
1.2 岩石力学系统的特点 | 第11-12页 |
1.3 岩石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任务和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任务 | 第12页 |
1.3.2 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轴向力对岩柱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| 第16-29页 |
2.1 引言 | 第16页 |
2.2 计算模型的理论铺垫 | 第16页 |
2.3 岩石的本构关系 | 第16-20页 |
2.3.1 岩石受压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| 第16-19页 |
2.3.2 岩石弯曲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| 第19页 |
2.3.3 钢筋的本构关系 | 第19-20页 |
2.4 不同轴向力下岩柱弯矩曲率关系的求解 | 第20-22页 |
2.4.1 岩柱横截面的几何相容方程 | 第20-21页 |
2.4.2 岩柱横截面的物理方程 | 第21页 |
2.4.3 岩柱横截面的平衡方程 | 第21-22页 |
2.5 算法的数学基础和主要流程 | 第22-25页 |
2.5.1 试位法的数学基础 | 第22-24页 |
2.5.2 算法流程 | 第24-25页 |
2.6 算例及计算环境 | 第25页 |
2.7 结果分析 | 第25-28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非均质性对细长岩柱的稳定性影响 | 第29-43页 |
3.1 元胞自动机简介 | 第29-30页 |
3.1.1 元胞自动机在力学领域的发展 | 第29-30页 |
3.2 模型的建立 | 第30-35页 |
3.2.1 几何模型及理论依据 | 第30页 |
3.2.2 损伤演化规则 | 第30-32页 |
3.2.3 材料性质的表达 | 第32-34页 |
3.2.4 加载方式 | 第34-35页 |
3.3 材料的损伤破坏模拟 | 第35-41页 |
3.3.1 模拟条件 | 第35页 |
3.3.2 模拟结果 | 第35-38页 |
3.3.3 结果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4章 几何非线性对岩柱稳定性的影响 | 第43-50页 |
4.1 引言 | 第43页 |
4.2 对一般高径比小于 3 的岩样稳定性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3 对长细比小于临界长细比的岩样稳定性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4 长细比大于临界长细比的岩柱稳定性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5 不同长细比情况下岩柱破坏时释放的弹性应变能 | 第47-4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| 第50-53页 |
5.1 文章主要结论 | 第50-51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