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引言 | 第11-15页 |
1.1 本文研究的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本文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目标 | 第13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3-15页 |
2 文献综述及基础理论回顾 | 第15-25页 |
2.1 文献综述 | 第15-19页 |
2.1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2.1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2.2 基础理论回顾 | 第19-25页 |
2.2.1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理论 | 第19-22页 |
2.2.2 外部性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3 交易费用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4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| 第24-25页 |
3 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| 第25-35页 |
3.1 企业社会责任是正外部性的要求 | 第25-26页 |
3.1.1 企业的社会活动的负外部性 | 第25页 |
3.1.2 企业的社会活动的正外部性 | 第25页 |
3.1.3 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 | 第25-26页 |
3.2 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交易费用理论 | 第26-28页 |
3.2.1 交易费用成因的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2.2 用交易费用理论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必要性 | 第27-28页 |
3.3 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构成分析 | 第28-32页 |
3.3.1 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 | 第28-31页 |
3.3.2 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构成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4 企业社会责任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力量 | 第32-35页 |
3.4.1 企业可持续发展观 | 第32-33页 |
3.4.2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力量 | 第33-35页 |
4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及成因 | 第35-44页 |
4.1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| 第35-37页 |
4.1.1 忽视环保 | 第35页 |
4.1.2 侵害消费者权益,尤其是食品安全方面 | 第35-36页 |
4.1.3 劳工权益得不到保障 | 第36页 |
4.1.4 偷漏税现象严重 | 第36-37页 |
4.2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制度成因 | 第37-40页 |
4.2.1 非正式制度约束缺乏 | 第37-39页 |
4.2.2 正式制度约束乏力 | 第39-40页 |
4.2.3 制度实施方面——政府监管不力 | 第40页 |
4.3 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存在“双重性” | 第40-44页 |
4.3.1 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背景及现状 | 第40-41页 |
4.3.2 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双重性 | 第41-42页 |
4.3.3 跨国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影响 | 第42-44页 |
5 改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状的制度安排 | 第44-51页 |
5.1 政府的制度安排 | 第44-46页 |
5.1.1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| 第45页 |
5.1.2 健全法律法规 | 第45页 |
5.1.3 加大宣传 | 第45-46页 |
5.1.4 严格监管机制 | 第46页 |
5.2 中介组织的制度安排 | 第46-48页 |
5.2.1 行业协会 | 第46-47页 |
5.2.2 社会大众 | 第47-48页 |
5.3 企业自身的制度安排 | 第48-51页 |
5.3.1 树立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理念 | 第48-49页 |
5.3.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| 第49页 |
5.3.3 改善管理经营活动 | 第49-50页 |
5.3.4 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的长期战略 | 第50页 |
5.3.5 设立企业社会责任行动部门和监督部门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后记 | 第55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