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4-6页 |
CATALOGUE | 第6-8页 |
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引论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关于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研究 | 第14-19页 |
一、公司治理问题的缘起 | 第14-15页 |
二、公司治理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(一) 公司治理的内涵 | 第15页 |
(二) 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治理——内部治理 | 第15-16页 |
(三) 公司治理的应有之义——外部治理 | 第16页 |
三、股东利益最大化与传统公司治理模式 | 第16-19页 |
(一) 两种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 | 第16页 |
(二) 现代经济环境下,股东中心主义的缺陷 | 第16-17页 |
(三) 股东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的转变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 | 第19-25页 |
一、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内容 | 第19-20页 |
二、从股东利益至上到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20-22页 |
三、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有益借鉴 | 第22-23页 |
(一) 利益相关者管理追求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长期合作 | 第22页 |
(二) 利益相关者管理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| 第22-23页 |
(三) 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 | 第23页 |
四、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实践 | 第25-29页 |
一、日本模式 | 第25-26页 |
二、德国模式 | 第26-27页 |
三、美国模式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不足和共同治理机制的建立 | 第29-35页 |
一、目前我国公司治理需要改进的方面 | 第29-31页 |
(一) 侧重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,而忽视治理机制的设计 | 第29页 |
(二) 过分强调股东本位,忽视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 | 第29-30页 |
(三) 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缺乏保障 | 第30页 |
(四) 银行被排除在公司治理之外 | 第30-31页 |
二、共同治理机制的建立 | 第31-32页 |
三、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设计的原则 | 第32-35页 |
(一) 同权原则——公司治理的公平性 | 第32页 |
(二) 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| 第32-33页 |
(三) 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的有机结合的原则 | 第33-35页 |
第五章 建立有效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 | 第35-39页 |
一、进一步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制度 | 第35-36页 |
(一) 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,培育机构投资者 | 第35页 |
(二) 优化董事会成员的构成,提高决策科学性,为利益相关者服务 | 第35-36页 |
(三) 进一步完善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| 第36页 |
二、强化外部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| 第36-38页 |
(一) 控制权市场培育和完善 | 第37页 |
(二) 完善经理人市场 | 第37页 |
(三) 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关系 | 第37-38页 |
三、强化公司治理中的企业伦理意识,承担社会责任 | 第38-39页 |
结束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