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4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体系结构 | 第15-17页 |
1.2.1 集中型结构 | 第15-16页 |
1.2.2 单支路型结构 | 第16-17页 |
1.2.3 多支路型结构 | 第17页 |
1.2.4 交流模块型结构 | 第17页 |
1.3 常见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 | 第17-21页 |
1.3.1 工频隔离型逆变器 | 第18页 |
1.3.2 高频隔离型逆变器 | 第18-19页 |
1.3.3 无隔离型逆变器 | 第19-21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1-24页 |
第二章 交流光伏模块中无隔离DC-DC变换器的研究设计 | 第24-38页 |
2.1 几种典型的无隔离高增益DC-DC变换器拓扑 | 第24-28页 |
2.1.1 交错型BOOST变换器 | 第25页 |
2.1.2 三电平BOOST变换器 | 第25-26页 |
2.1.3 级联型BOOST变换器 | 第26页 |
2.1.4 拓扑中耦合电感的应用 | 第26-27页 |
2.1.5 拓扑中开关电容的应用 | 第27-28页 |
2.2 高增益DC-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 | 第28-31页 |
2.2.1 拓扑结构 | 第28-29页 |
2.2.2 工作原理分析 | 第29-31页 |
2.3 高增益DC-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| 第31-33页 |
2.3.1 多级脉冲序列控制 | 第31-33页 |
2.3.2 功率解耦的实现 | 第33页 |
2.4 仿真模型与仿真结果 | 第33-36页 |
2.4.1 仿真模型 | 第33-35页 |
2.4.2 仿真结果 | 第35-3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单相三电平混合箝位型逆变器的研究 | 第38-52页 |
3.1 常见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 | 第38-40页 |
3.1.1 二极管箝位型 | 第38-39页 |
3.1.2 飞跨电容型 | 第39页 |
3.1.3 级联型 | 第39-40页 |
3.2 单相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 | 第40-43页 |
3.2.1 混合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图 | 第40-41页 |
3.2.2 混合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工作原理 | 第41-43页 |
3.3 单相三电平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| 第43-44页 |
3.4 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 | 第44-51页 |
3.4.1 混合箝位型单相三电平逆变器仿真 | 第44-48页 |
3.4.2 交流光伏模块系统整体建模仿真 | 第48-5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交流光伏模块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| 第52-66页 |
4.1 交流光伏模块整体硬件构架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2 系统主电路硬件设计 | 第53-59页 |
4.2.1 功率开关管的选型 | 第53页 |
4.2.2 滤波器设计 | 第53-55页 |
4.2.3 直流侧电容设计 | 第55页 |
4.2.4 DC-DC变换器储能电感设计 | 第55-56页 |
4.2.5 驱动电路设计 | 第56-59页 |
4.3 控制系统设计 | 第59-64页 |
4.3.1 核心控制板电路设计 | 第59-61页 |
4.3.2 检测和保护电路设计 | 第61-64页 |
4.4 电磁兼容设计 | 第64-6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交流光伏模块系统软件设计 | 第66-76页 |
5.1 CCS软件简介 | 第66-67页 |
5.2 系统主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| 第67-68页 |
5.3 A/D采样及校正程序 | 第68-69页 |
5.4 PI控制程序设计 | 第69-72页 |
5.5 多级脉冲序列控制的软件设计 | 第72-73页 |
5.6 载波移相程序设计 | 第73-74页 |
5.7 保护程序的设计 | 第74-75页 |
5.8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六章 实验样机调试及结果 | 第76-80页 |
6.1 实验调试 | 第76页 |
6.2 实验结果 | 第76-80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8页 |
致谢 | 第88-9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| 第90-91页 |
附件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