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2-43页 |
1.1 太阳能与氢能的转化 | 第12-14页 |
1.2 光电化学分解水 | 第14-21页 |
1.2.1 光催化的基本原理 | 第14-15页 |
1.2.2 光电化学分解水 | 第15-18页 |
1.2.3 光阳极材料 | 第18-21页 |
1.3 Fe2_O_3光阳极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| 第21-30页 |
1.3.1 形貌调控 | 第22-24页 |
1.3.2 离子掺杂 | 第24-26页 |
1.3.3 异质结/同质结 | 第26-28页 |
1.3.4 表面钝化 | 第28-30页 |
1.4 产氧助催化剂 | 第30-41页 |
1.4.1 产氧助催化剂 | 第32-34页 |
1.4.2 助催化与光催化剂之间的电荷转移 | 第34-37页 |
1.4.3 问题的提出 | 第37-38页 |
1.4.4 界面电荷传输的研究方法 | 第38-41页 |
1.5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和研究内容 | 第41-43页 |
第二章 Ni(OH)_2/Fe_2O_3光阳极界面电荷传输及活性研究 | 第43-58页 |
2.1 实验部分 | 第44-46页 |
2.1.1 试剂与仪器 | 第44页 |
2.1.2 Ni(OH)_2/Fe_2O_3光阳极制备 | 第44-45页 |
2.1.3 光电化学测试 | 第45-46页 |
2.1.4 稳态表面光电压和瞬态光电压 | 第46页 |
2.2 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7页 |
2.2.1 电极的基本性质表征 | 第46-49页 |
2.2.2 电极的光电化学活性检测 | 第49页 |
2.2.3 Ni(OH)_2/Ti-Fe_2O_3的界面电荷传输 | 第49-51页 |
2.2.4 Ni(OH)_2/电解液的界面电荷传输 | 第51-55页 |
2.2.5 光电阳极的选择性 | 第55-57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三章 FeNi-LDHs/Fe_2O_3光阳极的助催化剂与电解液之间电荷传输性质研究 | 第58-68页 |
3.1 实验部分 | 第58-60页 |
3.1.1 试剂与仪器 | 第58-59页 |
3.1.2 电极制备 | 第59页 |
3.1.3 光电化学测试 | 第59-60页 |
3.2 结果与讨论 | 第60-67页 |
3.2.1 光电化学活性测试 | 第60-63页 |
3.2.2 电极的基本性质表征 | 第63-64页 |
3.2.3 光生电荷的分离 | 第64-65页 |
3.2.4 助催化剂与电解液之间的电荷传输 | 第65-6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四章 界面钝化对CoPi/Fe_2O_3光电化学活性的影响 | 第68-81页 |
4.1 实验部分 | 第68-70页 |
4.1.1 实验试剂和仪器 | 第68-69页 |
4.1.2 电极制备 | 第69页 |
4.1.3 光电化学测试 | 第69-70页 |
4.2 结果与讨论 | 第70-79页 |
4.2.1 电极的基本性质表征 | 第70-73页 |
4.2.2 光电化学活性测试 | 第73-74页 |
4.2.3 Al_2O_3在CoPi/Al_2O_3/Fe_2O_3中的作用 | 第74-7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79-81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105页 |
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105-107页 |
致谢 | 第1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