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35页 |
1.1 砷的性质、来源、危害及其污染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1.1 砷的性质和形态 | 第11-12页 |
1.1.2 环境中砷的来源 | 第12-13页 |
1.1.3 砷的危害及污染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 砷去除技术 | 第14-21页 |
1.2.1 氧化法 | 第14-17页 |
1.2.1.1 化学氧化 | 第15页 |
1.2.1.2 光化学氧化 | 第15-16页 |
1.2.1.3 光催化氧化 | 第16-17页 |
1.2.2 植物修复法 | 第17页 |
1.2.3 混凝絮凝法 | 第17-18页 |
1.2.4 吸附法 | 第18-20页 |
1.2.4.1 活性炭 | 第18页 |
1.2.4.2 活性氧化铝 | 第18页 |
1.2.4.3 零价铁 | 第18-19页 |
1.2.4.4 铁锰氧化物 | 第19-20页 |
1.2.4.5 粘土矿物 | 第20页 |
1.2.5 离子交换法 | 第20页 |
1.2.6 膜分离法 | 第20-21页 |
1.2.7 其他方法 | 第21页 |
1.3 稀土元素简介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21-23页 |
1.3.1 稀土元素简介 | 第21页 |
1.3.2 稀土元素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21-23页 |
1.3.2.1 钇(Y)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1.3.2.2 镧(Ⅲ)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22-23页 |
1.3.2.3 铈(Ⅳ)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23页 |
1.4 选题的依据、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-35页 |
第二章 流动柱法研究碱式碳酸钇对水中As(Ⅲ)的去除效果 | 第35-59页 |
2.1 引言 | 第35-36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36-40页 |
2.2.1 试剂与仪器 | 第36-38页 |
2.2.2 溶液配制 | 第38页 |
2.2.3 实验准备 | 第38页 |
2.2.4 实验方法 | 第38-40页 |
2.2.4.1 碱式碳酸钇的制备 | 第39页 |
2.2.4.2 动态吸附实验步骤 | 第39-40页 |
2.2.5 As(Ⅲ)的分析方法 | 第40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0-51页 |
2.3.1 As(Ⅲ)的标准曲线 | 第40-41页 |
2.3.2 碱式碳酸钇对As(Ⅲ)的动态吸附效果 | 第41-49页 |
2.3.2.1 溶液pH对As(Ⅲ)动态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2.3.2.2 As(Ⅲ)初始浓度对动态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2.3.2.3 碱式碳酸钇用量对As(Ⅲ)动态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2.3.2.4 流速对As(Ⅲ)动态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2.3.2.5 竞争阴离子对As(Ⅲ)动态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2.3.2.6 动态吸附过程中流出液pH的变化 | 第47-49页 |
2.3.3 Yoon-Nelson模型拟合 | 第49-50页 |
2.3.4 吸附As(Ⅲ)前后碱式碳酸钇的表征 | 第50-51页 |
2.4 As(Ⅲ)去除机理 | 第51-52页 |
2.5 小结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第三章 流动柱法研究碱式碳酸钇对水中As(Ⅴ)的去除效果 | 第59-81页 |
3.1 引言 | 第59-60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60-62页 |
3.2.1 试剂与仪器 | 第60-61页 |
3.2.2 溶液配制 | 第61页 |
3.2.3 实验准备 | 第61页 |
3.2.4 实验方法 | 第61页 |
3.2.4.1 碱式碳酸钇的制备 | 第61页 |
3.2.4.2 动态吸附实验步骤 | 第61页 |
3.2.5 As(Ⅴ)的分析方法 | 第61-62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2-74页 |
3.3.1 As(Ⅴ)的标准曲线 | 第62页 |
3.3.2 碱式碳酸钇对As(Ⅴ)的动态吸附效果 | 第62-72页 |
3.3.2.1 溶液pH对As(Ⅴ)动态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3.3.2.2 As(Ⅴ)初始浓度对动态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3.3.2.3 碱式碳酸钇用量对As(Ⅴ)动态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3.3.2.4 流速对As(Ⅴ)动态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3.3.2.5 竞争阴离子对As(Ⅴ)动态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3.3.2.6 动态吸附过程中流出液pH的变化 | 第68-71页 |
3.3.2.7 As(Ⅴ)吸附过程中CO_3~(2-)浓度的变化 | 第71-72页 |
3.3.3 As(Ⅴ)去除过程中的沉淀作用 | 第72-73页 |
3.3.4 吸附As(Ⅴ)前后碱式碳酸钇的表征 | 第73-74页 |
3.4 As(Ⅴ)去除机理 | 第74-75页 |
3.5 小结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全文总结 | 第81-83页 |
创新之处 | 第83-85页 |
不足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