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一章 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和排卵的内分泌调控及泥鳅人工繁殖研究进展 | 第12-25页 |
| ·养殖鱼类性腺发育及生殖内分泌调节机制 | 第12-17页 |
| ·泥鳅人工繁殖研究进展 | 第17-22页 |
| ·在渔业生产中常用激素种类及基本功能 | 第18-21页 |
| ·泥鳅人工繁殖成果及研究方向 | 第21-22页 |
| ·小结与展望 | 第22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5页 |
| 第二章 激素注射时间、水体 pH值和温度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 | 第25-37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9页 |
| ·后备亲鱼来源与强化培育 | 第25-26页 |
| ·亲鱼选择与性别鉴定 | 第26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26-28页 |
| ·药品与试剂 | 第28页 |
| ·人工催产 | 第28页 |
| ·分析测定指标与方法 | 第28-29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29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5页 |
| ·激素注射时间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| ·水体 pH 值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| ·水体温度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| ·讨论 | 第35-36页 |
| ·泥鳅人工催产适宜注射时间的确定 | 第35页 |
| ·泥鳅人工催产适宜水体pH 值的确定 | 第35-36页 |
| ·泥鳅人工催产适宜水体温度的确定 | 第36页 |
| ·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三章 单体激素 hCG、LHRH-A2与复合激素 hCG+LHRH-A2、 DOM+LHRH-A2不同注射剂量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 | 第37-47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7-39页 |
| ·后备亲鱼来源与强化培育 | 第37页 |
| ·亲鱼选择与性别鉴定 | 第37-38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38-39页 |
| ·药品与试剂 | 第39页 |
| ·人工催产 | 第39页 |
| ·分析测定指标与方法 | 第39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39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9-45页 |
| ·hCG 不同注射剂量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 | 第39-43页 |
| ·LHRH-A2不同注射剂量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 | 第43页 |
| ·hCG+LHRH-A2不同注射剂量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·DOM +LHRH-A2不同注射剂量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单体激素hCG、LHRH-A2与复合激素hCG+LHRH-A2、DOM+LHRH-A2不同注射剂量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 | 第45页 |
| ·讨论 | 第45-46页 |
| ·结论 | 第46-47页 |
| 第四章 安康地区泥鳅胚胎发育规律及孵化效果观察 | 第47-53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7-48页 |
| ·亲鱼选择 | 第47页 |
| ·人工催产 | 第47页 |
| ·受精卵孵化 | 第47-48页 |
| ·观察测定指标 | 第48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1页 |
| ·胚胎发育时序与形态特征 | 第48页 |
| ·从受精到仔鱼孵化出膜时间 | 第48页 |
| ·受精卵孵化率及出膜仔鱼畸形率 | 第48-51页 |
| ·讨论 | 第51-52页 |
| ·结论 | 第52-53页 |
| 第五章 两种孵化方法对泥鳅孵化效果的比较研究 | 第53-57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53-54页 |
| ·亲鱼选择 | 第53页 |
| ·人工催产 | 第53-54页 |
| ·受精卵脱粘 | 第54页 |
| ·受精卵孵化 | 第54页 |
| ·测定指标及计算方法 | 第54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54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4-55页 |
| ·讨论 | 第55-56页 |
| ·泥鳅受精卵去巢流水孵化的可行性 | 第55-56页 |
| ·受精卵脱粘 | 第56页 |
| 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7-59页 |
| ·结论 | 第57-58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58页 |
| ·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| 第58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
| 缩略词 | 第64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-66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