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1 社会容迟网络特性 | 第9-10页 |
1.1.2 Graph Mining在社会容迟网络中应用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生期间工作 | 第12-13页 |
1.4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路由机制和社会性相关工作 | 第14-26页 |
2.1 社会容迟网络社会特性 | 第14-15页 |
2.2 社会性度量 | 第15-20页 |
2.2.1 网络图 | 第15-16页 |
2.2.2 社区结构 | 第16页 |
2.2.3 经典社会度量 | 第16-18页 |
2.2.4 现有社会度量的局限 | 第18-20页 |
2.3 社会容迟网络经典路由协议 | 第20-24页 |
2.3.1 Epdemic路由协议 | 第20-21页 |
2.3.2 Bubblerap路由协议 | 第21-22页 |
2.3.3 Simbet路由协议 | 第22-23页 |
2.3.4 InterIntraCommunity路由协议 | 第23-24页 |
2.4 Graph Mining分析社会性网络 | 第24-26页 |
2.4.1 网络模型定义 | 第24-25页 |
2.4.2 节点异常程度计算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奇异性度量和传递时延预测 | 第26-43页 |
3.1 奇异性度量 | 第26-30页 |
3.1.1 数据集描述 | 第26-27页 |
3.1.2 全局度中心性度量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1.3 奇异性度量提出 | 第29-30页 |
3.2 基于分布式的奇异性计算 | 第30-40页 |
3.2.1 分布式度量计算 | 第30-35页 |
3.2.2 分布式社区侦测算法 | 第35-37页 |
3.2.3 度量分析 | 第37-40页 |
3.3 节点传递时延概率预测 | 第40-43页 |
3.3.1 预测目的 | 第40-41页 |
3.3.2 预测计算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路由机制与仿真 | 第43-55页 |
4.1 路由机制 | 第43-45页 |
4.2 仿真分析 | 第45-55页 |
4.2.1 仿真平台 | 第45-46页 |
4.2.2 传递预测的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2.3 路由机制性能分析 | 第47-55页 |
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5.1 论文工作总结 | 第55-56页 |
5.2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