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8-9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3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1.3.1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1.3.2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页 |
1.3.3 简评 | 第11-12页 |
1.4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2页 |
1.5 研究方法与框架 | 第12-15页 |
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| 第15-18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2.1.1 人口老龄化 | 第15页 |
2.1.2 老年产业 | 第15页 |
2.1.3 老年教育 | 第15-16页 |
2.2 相关理论 | 第16-18页 |
2.2.1 人力资本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.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广西人口老龄化特点及成因 | 第18-21页 |
3.1 广西人口老龄化特点 | 第18-19页 |
3.1.1 发展速度快 | 第18页 |
3.1.2 发展不平衡 | 第18-19页 |
3.1.3 与贫困化交织 | 第19页 |
3.2 广西人口老龄化成因 | 第19-21页 |
3.2.1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| 第19页 |
3.2.2 育儿成本持续提高 | 第19-20页 |
3.2.3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| 第20页 |
3.2.4 人口流动迁移频繁 | 第20-21页 |
第四章 人口老龄化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| 第21-24页 |
4.1 有利影响 | 第21-22页 |
4.1.1 家庭正功能 | 第21页 |
4.1.2 社会正功能 | 第21-22页 |
4.2 不利影响 | 第22-24页 |
4.2.1 给社会治理带来新挑战 | 第22页 |
4.2.2 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| 第22-23页 |
4.2.3 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 | 第23-24页 |
第五章 部分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| 第24-30页 |
5.1 美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| 第24-25页 |
5.1.1 美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做法 | 第24-25页 |
5.1.2 美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广西的启示 | 第25页 |
5.2 澳大利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| 第25-26页 |
5.2.1 澳大利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做法 | 第25-26页 |
5.2.2 澳大利亚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广西的启示 | 第26页 |
5.3 新加坡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| 第26-27页 |
5.3.1 新加坡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做法 | 第26-27页 |
5.3.2 新加坡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广西的启示 | 第27页 |
5.4 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| 第27-30页 |
5.4.1 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做法 | 第27-28页 |
5.4.2 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广西的启示 | 第28-30页 |
第六章 广西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建议 | 第30-39页 |
6.1 强化应对意识,不断加强研究,理顺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机制 | 第30-31页 |
6.1.1 提高认识水平 | 第30页 |
6.1.2 加强调查研究 | 第30-31页 |
6.1.3 形成应对合力 | 第31页 |
6.2 制定完善有关法律法规,编制好应对工作规划 | 第31-32页 |
6.2.1 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法规 | 第31页 |
6.2.2 结合实际制定广西应对人口老龄化规划 | 第31-32页 |
6.3 发展涉老产业,提供服务支撑 | 第32-34页 |
6.3.1 发挥政府在发展涉老产业中的作用 | 第32-33页 |
6.3.2 促进涉老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| 第33-34页 |
6.4 探索不同模式,构建养老体系 | 第34-36页 |
6.5 争取国家支持,加大政府投入 | 第36-37页 |
6.6 重视发挥老龄人才的作用 | 第37-39页 |
结论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