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5页 |
·引言 | 第10页 |
·多维液相色谱技术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| 第10-12页 |
·IEC-RPLC | 第11页 |
·SEC-RPLC | 第11-12页 |
·AFC-RPLC | 第12页 |
·IEC-HIC | 第12页 |
·单柱二维色谱技术 | 第12-14页 |
·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及其复性原理 | 第14-15页 |
·还原变性溶菌酶的复性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·胰腺癌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·本实验的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8-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-25页 |
第二章 单柱二维液相色谱对还原变性溶菌酶折叠规律的研究 | 第25-47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25-27页 |
·仪器 | 第26页 |
·试剂 | 第26页 |
·溶菌酶的变性 | 第26页 |
·离子交换色谱复性流动相 | 第26-27页 |
·疏水色谱复性流动相 | 第27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27-29页 |
·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 | 第27-28页 |
·F·I·P法测溶菌酶活性 | 第28-2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9-45页 |
·脲浓度对还原变性溶菌酶折叠的影响 | 第29-34页 |
·氧化还原剂对比例对还原变性溶菌酶折叠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·WCX模式下pH对还原变性Lys复性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WCX和HIC模式下蛋白浓度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·WCX和HIC模式下流速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·最佳条件下对还原变性Lys的复性 | 第42-43页 |
·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动力学研究 | 第43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第三章 单柱二维液相色谱在鸡蛋清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| 第47-59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仪器 | 第48-49页 |
·试剂 | 第49页 |
·材料 | 第4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9-52页 |
·鸡蛋清的预处理 | 第49-50页 |
·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 | 第50页 |
·SDS-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| 第50-51页 |
·蛋白纯度测定 | 第51页 |
·MALDI-TOF MS检测 | 第51-52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52-58页 |
·鸡蛋清的预处理 | 第52页 |
·HIC模式对蛋清的分离 | 第52-54页 |
·第一维WCX模式下分离条件的优化 | 第54-55页 |
·第二维HIC色谱模式下分离条件的优化 | 第55页 |
·SDS-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和纯度扫描结果 | 第55-57页 |
·质量回收率 | 第57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胰腺癌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制备 | 第59-6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60页 |
·仪器 | 第60页 |
·试剂 | 第6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0-61页 |
·血清的预处理 | 第60-61页 |
·体积排阻色谱(SEC) | 第61页 |
·反相色谱(RPLC) | 第61页 |
·MALDI-TOF MS检测 | 第61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61-66页 |
·半制备型和制备型排阻色谱柱对胰腺癌血清分离效果的比较 | 第62-63页 |
·RPLC对SEC色谱B段馏分的分离 | 第63页 |
·MALDI-TOF MS检测结果 | 第63-66页 |
·章小结 | 第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