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52页 |
1.1 引言 | 第16页 |
1.2 近红外光 | 第16-18页 |
1.3 近红外光响应性纳米材料简介 | 第18-34页 |
1.3.1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(UCNPs) | 第20-29页 |
1.3.2 金纳米棒 | 第29-34页 |
1.4 核酸适配体 | 第34-36页 |
1.5 凝血酶 | 第36-37页 |
1.6 免疫层析检测 | 第37-38页 |
1.7 论文指导思想及主要内容 | 第38-41页 |
1.7.1 论文的指导思想 | 第38-39页 |
1.7.2 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52页 |
第二章 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用于靶向凝血酶的心血管疾病治疗 | 第52-67页 |
2.1 引言 | 第52-54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54-58页 |
2.2.1 试剂 | 第54页 |
2.2.2 仪器 | 第54-55页 |
2.2.3 DNA序列的合成 | 第55页 |
2.2.4 金纳米棒的制备以及表面修饰 | 第55-56页 |
2.2.5 在磁球/金纳米棒复合结构表面构建闭环结构 | 第56页 |
2.2.6 不同温度下闭环结构的稳定性研究 | 第56-57页 |
2.2.7 近红外光处理磁球/金纳米棒-闭环结构 | 第57页 |
2.2.8 人血清凝血时间测试 | 第57页 |
2.2.9 人工模拟透析实验 | 第57-58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8-64页 |
2.3.1 磁球/金纳米棒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| 第58-59页 |
2.3.2 磁球/金纳米棒-闭环结构抑制凝血酶活性 | 第59-60页 |
2.3.3 不同温度下闭环结构稳定性的研究 | 第60-61页 |
2.3.4 近红外光触发凝血酶活性恢复研究 | 第61-62页 |
2.3.5 人血清凝血时间测试 | 第62-63页 |
2.3.6 人工模拟透析实验 | 第63-64页 |
2.4 结论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第三章 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的UCNPs@mSiO_2纳米材料用于靶向癌症药物运输 | 第67-79页 |
3.1 引言 | 第67-69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69-71页 |
3.2.1 试剂 | 第69页 |
3.2.2 仪器 | 第69-70页 |
3.2.3 核壳结构的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制备 | 第70页 |
3.2.4 在UCNPs表面包覆介孔氧化硅(mSiO_2) | 第70-71页 |
3.2.5 UCNPs@mSiO_2纳米材料表面修饰核酸适配体 | 第71页 |
3.2.6 核酸适配体功能化UCNPs@mSiO_2纳米材料装载罗丹明B及DNA堵孔 | 第71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1-74页 |
3.3.1 对合成UCNPs进行表征 | 第71-72页 |
3.3.2 介孔硅修饰的上转换材料的表征 | 第72-74页 |
3.3.3 介孔硅修饰的上转换材料的修饰DNA用于堵孔 | 第74页 |
3.4 结论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第四章 核酸适配体修饰的上转换纳米颗粒用于免疫层析试纸检测 | 第79-93页 |
4.1 引言 | 第79-81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81-84页 |
4.2.1 试剂 | 第81-82页 |
4.2.2 仪器 | 第82页 |
4.2.3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合成 | 第82页 |
4.2.4 上转换纳米材料表面核酸适配体DNA序列的修饰 | 第82-83页 |
4.2.5 免疫层析试纸的制备 | 第83页 |
4.2.6 核酸适配体修饰的上转换纳米材料用于免疫层析检测 | 第83-84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4-89页 |
4.3.1 上转换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| 第84-86页 |
4.3.2 核酸适配体修饰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表征 | 第86页 |
4.3.3 阴性试验 | 第86-87页 |
4.3.4 优化冲洗液 | 第87-88页 |
4.3.5 检测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 | 第88-89页 |
4.4 结论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3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93-94页 |
1. 总结 | 第93页 |
2. 展望 | 第93-94页 |
附录: 论文发表情况 | 第94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