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符号对照表 | 第11-12页 |
缩略语对照表 | 第12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2页 |
1.1 星地混合网络概述 | 第16-18页 |
1.1.1 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 | 第16-18页 |
1.1.2 星地混合网络 | 第18页 |
1.2 星地混合网络信令系统研究状况 | 第18-20页 |
1.3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20页 |
1.4 内容安排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星地混合网络及其信令协议基础 | 第22-36页 |
2.1 星地混合网络及卫星交换节点 | 第22-24页 |
2.1.1 星地混合网络架构 | 第22-23页 |
2.1.2 卫星交换节点及优势 | 第23-24页 |
2.2 星地混合网络信令协议及比较 | 第24-26页 |
2.2.1 星地混合网络信令系统的功能 | 第24-25页 |
2.2.2 星地混合网络的信令协议 | 第25页 |
2.2.3 RSVP-TE和CR-LDP信令协议的比较 | 第25-26页 |
2.3 基于GMPLS的RSVP-TE协议简介 | 第26-32页 |
2.3.1 基于GMPLS的RSVP-TE协议发展历程 | 第26-28页 |
2.3.2 RSVP-TE协议 | 第28页 |
2.3.3 基于GMPLS的RSVP-TE协议 | 第28-32页 |
2.4 GMPLS网络中的LSPs | 第32-33页 |
2.4.1 LSP概述 | 第32页 |
2.4.2 LSP分层与嵌套 | 第32-33页 |
2.5 RSVP-TE用于卫星网的适应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星地混合网络的信令扩展及其处理方案 | 第36-50页 |
3.1 星上信令处理方案 | 第36页 |
3.2 星地混合网络中LER和LSR的功能结构 | 第36-37页 |
3.2.1 LSR的功能结构 | 第36-37页 |
3.2.2 LER的功能结构 | 第37页 |
3.3 RSVP-TE的功能增强 | 第37-43页 |
3.3.1 多粒度分层标签请求对象结构设计 | 第38-39页 |
3.3.2 多粒度分层标签对象结构设计 | 第39-41页 |
3.3.3 各级标签组成结构 | 第41-43页 |
3.3.4 精简RSVP-TE消息中的对象 | 第43页 |
3.4 多粒度LSPs并行建立流程 | 第43-46页 |
3.5 LSPs建立时间分析 | 第46-4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RSVP-TE信令的原型实现 | 第50-66页 |
4.1 RSVP-TE协议的原型系统功能 | 第50页 |
4.2 信令系统的框架结构 | 第50-51页 |
4.3 RSVP-TE模块及其功能 | 第51-54页 |
4.4 信令消息及其处理 | 第54-65页 |
4.4.1 信令消息结构 | 第54-55页 |
4.4.2 消息及其定义格式 | 第55-59页 |
4.4.3 信令消息的处理 | 第59-6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原型实现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| 第66-72页 |
5.1 测试目的 | 第66页 |
5.2 测试配置 | 第66-67页 |
5.3 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67-7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致谢 | 第78-8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