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特种结构论文--抗震动结构、防灾结构论文--耐震、隔震、防爆结构论文

隔震技术在清真寺古建筑结构加固中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论文背景第10页
    1.2 本课题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古建筑震害分析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古建筑抗震加固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古建筑传统加固方法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砌体结构加固措施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木结构加固措施第14-16页
    1.4 隔震技术在古建筑加固中的应用第16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本文研究的目的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7-18页
2 隔震支座力学性能分析第18-28页
    2.1 隔震结构基本原理第18-19页
    2.2 隔震装置简介第19-20页
    2.3 叠层橡胶支座概述第20-21页
    2.4 叠层橡胶支座的性能及参数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叠层橡胶支座的形状系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叠层橡胶支座的竖向性能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叠层橡胶支座的水平性能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叠层橡胶支座的耐久性和耐火性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阻尼器性能参数第26-27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7-28页
3 后街清真寺礼拜大殿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第28-36页
    3.1 后街清真寺概述第28-29页
    3.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木材的材料系数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柱、础石的连接处理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榫卯连接的处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屋面结构的处理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围护墙体结构的处理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礼拜大殿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第34-35页
    3.3 结构分析软件简介第3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4 后街清真寺礼拜大殿隔震加固方案研究第36-44页
    4.1 上部结构托盘设计第36-37页
    4.2 隔震层设计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计算荷载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结构参数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隔震支座选型与布置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隔震参数计算第41-43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5 后街清真寺礼拜大殿隔震结构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第44-61页
    5.1 模态分析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模态分析理论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模态分析中的几个概念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模态分析结果第46-49页
    5.2 地震波选取与调整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地震波三要素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地震波选取步骤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地震波调整第52-53页
    5.3 时程反应分析结果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减震系数验算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隔震支座非线性反应第58-59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59-61页
6 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探讨第61-71页
    6.1 结构基本参数第61页
    6.2 《抗震规范》简化计算方法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建筑上部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建筑上部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质心的水平位移计算第64页
    6.3 《规程》简化计算方法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建筑上部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建筑上部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质心的水平位移计算第65页
    6.4 《通则》简化计算方法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迭代方法计算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建筑上部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迭代方法计算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建筑上部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第67-69页
    6.5 计算结果对比第69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69-71页
结论与展望第71-73页
    结论第71-72页
    展望第72-73页
致谢第73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缸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室优化设计与仿真研究
下一篇:体育场变截面钢桁架罩棚的优化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