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5页 |
第一章 生物多样性概述 | 第15-22页 |
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| 第15-17页 |
一、物种多样性 | 第16页 |
二、遗传多样性 | 第16-17页 |
三、生态系统多样性 | 第17页 |
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| 第17-18页 |
一、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| 第17-18页 |
二、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| 第18页 |
第三节 法律之于生物多样性性保护 | 第18-22页 |
一、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驱动力 | 第18-20页 |
二、法律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驱动力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 | 第22-36页 |
第一节 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概述 | 第22-24页 |
第二节 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| 第24-29页 |
一、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 | 第24-26页 |
二、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 | 第26-28页 |
三、《关于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》 | 第28页 |
四、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的《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》 | 第28-29页 |
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组织 | 第29-30页 |
第四节 国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 | 第30-34页 |
一、美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 | 第30-31页 |
二、欧盟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 | 第31-33页 |
三、印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 | 第33-34页 |
第五节 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 | 第36-50页 |
第一节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概述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 | 第37-41页 |
一、中国古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 | 第37-38页 |
二、中国近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 | 第38页 |
三、新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 | 第38-41页 |
第三节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| 第41-50页 |
一、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遵循的原则 | 第41-43页 |
二、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| 第43-50页 |
第四章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中的问题分析及对其完善建议 | 第50-68页 |
第一节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50-53页 |
一、现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(以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为例)难以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 | 第50-51页 |
二、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对于传统知识保护的忽视 | 第51页 |
三、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对于生态行政补偿的缺失 | 第51-52页 |
四、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政府责任的缺失 | 第52-53页 |
第二节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| 第53-68页 |
一、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(以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为例) | 第53-55页 |
二、加强传统知识保护立法 | 第55-59页 |
三、发展生态行政补偿制度 | 第59-63页 |
四、健全对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的问责机制 | 第63-68页 |
结语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6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