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绪论 | 第7-12页 |
| 一、善恶观念考察 | 第12-28页 |
| (一)善恶观念的历史演变 | 第12-20页 |
| 1. 中国善恶观念的历史演变 | 第12-16页 |
| 2. 西方善恶观念的历史演变 | 第16-20页 |
| (二)善恶性质分析 | 第20-28页 |
| 1. 善恶的社会价值性 | 第22-23页 |
| 2. 善恶的情感体验性 | 第23-24页 |
| 3. 善恶判断的动机性 | 第24-26页 |
| 4. 善恶标准的可变性 | 第26页 |
| 5. 善恶的因果报应性 | 第26-28页 |
| 二、对“社会进化乃善恶根源”的论证 | 第28-37页 |
| (一)理论陈述 | 第28-29页 |
| 1. 社会进化概念陈述 | 第28-29页 |
| 2. “社会进化乃善恶根源”定义 | 第29页 |
| (二)善恶判断的标准——是否有利于社会进化 | 第29-33页 |
| 1. 社会进化是社会根本利益所在 | 第30页 |
| 2. 社会进化的标准 | 第30-32页 |
| 3. 向善之心 | 第32-33页 |
| (三)善恶观念分析 | 第33-37页 |
| 1. 善恶观念的应然与实然 | 第33页 |
| 2. 善恶观念的演化——以中国为例 | 第33-34页 |
| 3. 善恶观念的运行机制 | 第34-37页 |
| 三、“社会进化乃善恶根源”的启示及对善恶性质的重新审视 | 第37-41页 |
| (一)“社会进化乃善恶根源”的启示 | 第37-38页 |
| 1. 道德行为本身不是善恶 | 第37-38页 |
| 2. 善恶结果重于善恶动机 | 第38页 |
| (二)对善恶性质的重新审视 | 第38-41页 |
| 1. 对善恶社会价值的重新审视 | 第39页 |
| 2. 对善恶与情感之关系的重新审视 | 第39页 |
| 3. 对善恶与动机的重新审视 | 第39-40页 |
| 4. 对善恶标准可变性的重新审视 | 第40页 |
| 5. 对善恶因果报应性质的重新审视 | 第40-41页 |
| 结语 | 第41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| 致谢 | 第46-47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(著作)及科研情况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