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力学论文--流体力学论文

颗粒流体粘性表征及流化床粘结失流行为预测分析

致谢第4-5页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1 引言第14-15页
2 文献综述第15-44页
    2.1 流态化冶炼工艺的发展及应用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采用流化床的冶炼工艺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流态化冶炼技术的优点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流态化工艺存在的问题第19-20页
    2.2 粘结失流研究进展第2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粘结失流的影响因素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粘结失流的机理分析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粘结抑制技术研究进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颗粒粘结失流过程中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颗粒粘结失流数学预测模型第31-32页
    2.3 颗粒粘结表征方法第32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颗粒粘结指数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颗粒表面粘度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流化床表观粘度研究现状第33-40页
    2.4 论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研究思路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主要研究内容第41-44页
3 粉体表观粘度实验测定原理研究和表征方法确定第44-5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4-45页
    3.2 实验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原料与设备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表观粘度测定原理第47-50页
    3.3 粉体表观粘度测定的影响因素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桨叶形状对粉体表观粘度的影响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桨叶位置对粉体表观粘度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桨叶转速对粉体表观粘度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4-56页
4 粉体表观粘度测定及研究第56-76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6页
    4.2 实验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条件和方法第59-61页
    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1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初始颗粒形状和尺寸对粉体表观粘度的影响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温度对粉体表观粘度的影响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与粘结失流温度的对比分析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粉体颗粒表观粘度活化能解析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基于表观粘度的颗粒粘结机理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室温条件下金属化率对于Fe_2O_3粉体表观粘度测影响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Fe_3O_4粉体表观粘度与温度关系研究第72-7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4-76页
5 基于粉体表观粘度的粘结失流预测模型第76-90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6页
    5.2 实验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装置和材料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条件和方法第77-79页
    5.3 粘结失流预测模型建立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基本假设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模型建立第79-82页
    5.4 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实验值对比分析第82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初始流化速率预测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粘结失流温度预测第83-88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8-90页
6 纳米添加剂对于颗粒流动性改善的探索研究第90-101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90页
    6.2 实验第90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实验装置和材料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实验条件和方法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纳米添加剂对于颗粒包覆效果微观分析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室温条件下纳米添加剂对于颗粒流动性的改善研究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高温条件下纳米添加剂对于颗粒流动性改善的研究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流态化条件下纳米添加剂对于粘结失流的抑制研究第97-99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99-101页
7 流化床表观粘度测定及预测第101-120页
    7.1 引言第101-102页
    7.2 实验第102-10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实验装置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实验材料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实验条件和方法第107-108页
    7.3 下行流化床表观粘度计算方法第108-109页
    7.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9-118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鼓泡流化床表观粘度初步研究第109-113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下行流化床表观粘度预测模型回归第113-116页
        7.4.3 气体单相流管道摩擦压降CFD模拟验证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7.4.4 下行流化床表观粘度预测模型验证第117-118页
    7.5 本章小结第118-120页
8 流化床还原过程表观粘度在线测定系统调试研究第120-129页
    8.1 引言第120页
    8.2 实验第120-124页
        8.2.1 实验装置第120-123页
        8.2.2 实验材料第123-124页
    8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24-127页
        8.3.1 流化床表观粘度与床层压降对比分析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8.3.2 流化床表观粘度与质谱仪尾气成分信号对比分析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 8.3.3 流化床还原过程表观粘度原位在线分析研究第126-127页
    8.4 本章小结第127-129页
9 结论与工作展望第129-132页
    9.1 结论第129-130页
    9.2 主要创新点第130-131页
    9.3 展望第131-132页
参考文献第132-144页
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44-147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7页

论文共1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预见跟踪控制
下一篇:阿尔金新元古代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