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论文--仪器、仪表论文--口腔科器械论文

儿童无痕诱导器作用下牙齿合理排列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8页
    1.2 论文所涉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第8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发展概况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无托槽矫治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儿童牙颌纵向生长发育的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儿童诱导技术介绍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现有各类方法的缺陷第14页
    1.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4-15页
    1.4 论文创新之处第15-16页
第二章 基于薄膜单点力传感器的无托槽无痕矫治测力实验平台的建立第16-30页
    2.1 传感器的选择第16-17页
    2.2 牙颌模型设计第17-20页
    2.3 诱导器的制作第20-21页
    2.4 测力系统的校正第21-22页
    2.5 无痕矫治力的测量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矫治牙测定点的确定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传感器的固定及信号电路的连接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矫治力的测量第22-23页
    2.6 有限元仿真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三维模型的建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网格划分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边界条件及载荷的设定第25页
    2.7 结果第25-26页
    2.8 讨论第26-29页
    2.9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 无痕诱导器厚度及唇向移动量对矫治力的影响研究第30-35页
    3.1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30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牙颌模型设计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诱导器的制作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测量矫治力第32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第32-33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33-34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四章 福建省北部儿童上颌前牙区牙齿生长发育的纵向研究第35-48页
    4.1 研究对象第35页
    4.2 研究方法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模型的重叠配准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投影平面的构建及测量点的选择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牙齿唇向移动量及前段牙弓宽度的测量第40-41页
    4.3 测量结果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上颌切牙及尖牙移动轨迹纵向研究结果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乳牙列至恒牙列上颌前段牙弓宽度变化研究结果第43-45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45-4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五章 儿童无痕诱导矫治实例分析第48-54页
    5.1 儿童无痕诱导器制作使用步骤第48页
    5.2 替牙期儿童前反无痕诱导矫治实例第48-51页
    5.3 其他病例第51-52页
    5.4 讨论第52-53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结论及展望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8页
致谢第58-59页
个人简历、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厦门城市森林两种林分固碳能力的研究
下一篇:煤层气精细化个性压裂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