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缘起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.1 对中华书局的研究 | 第11-14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| 第14-16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4.2 创新点 | 第14-16页 |
2 抗战时期中华书局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| 第16-23页 |
2.1 抗战前中华书局发展状况分析(1912年-1937年) | 第16-19页 |
2.2 抗战时期的出版环境 | 第19-23页 |
2.2.1 抗战时期的时间界定 | 第19页 |
2.2.2 抗战时期的战争氛围 | 第19-20页 |
2.2.3 抗战时期的出版环境 | 第20-23页 |
3 抗战时期中华书局的发展全貌 | 第23-39页 |
3.1 抗战时期中华书局业务和管理状况分析 | 第23-31页 |
3.1.1 通过股东会、董事会制度应对战时环境 | 第23-25页 |
3.1.2 图书、期刊出版分析 | 第25-28页 |
3.1.3 分局的发展情况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1.4 工人罢工与复工情况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2 抗战时期中华书局的地域变迁 | 第31-39页 |
3.2.1 上海时期:中华书局合力发展文化抗争 | 第32-34页 |
3.2.2 香港时期:陆费逵坐镇香港指挥分局 | 第34-36页 |
3.2.3 重庆时期:领导核心内迁重庆谋求发展 | 第36-39页 |
4 抗战时期中华书局的特点分析 | 第39-42页 |
4.1 伴随战事的发展呈现搬迁的特性 | 第39-40页 |
4.2 书籍出版持续性,涉及多种学科与门类 | 第40页 |
4.3 大力保存传统文化典籍 | 第40-41页 |
4.4 工人罢工与复工斗争影响抗战时期中华书局发展 | 第41-42页 |
5 中华书局在抗战时期的作用及对当前出版行业的启发 | 第42-48页 |
5.1 中华书局在抗战时期的作用 | 第42-44页 |
5.1.1 在抗战时期延续了教育及文化出版事业,为抗战提供积极的舆论宣传 | 第42-43页 |
5.1.2 保存大量珍贵史料,保留抗战时期珍贵历史 | 第43-44页 |
5.1.3 在抗战时期接纳并聚集大量人才 | 第44页 |
5.2 抗战时期的中华书局对当前出版行业的启发 | 第44-48页 |
5.2.1 内容上号准当下文化命脉,保证书籍内容质量 | 第44-45页 |
5.2.2 出版社的领导者要增强对时局的判断力 | 第45-46页 |
5.2.3 建立集团化经营,扩大经营规模,实现多种经营,拓宽经营渠道 | 第46-47页 |
5.2.4 人才是出版业创新与发展的根本 | 第47-48页 |
结语 | 第48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