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工业经济论文--中国工业经济论文--工业部门经济论文

基于协调度理论的吉林省电力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的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的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5-16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创新点第16-17页
第2章 电力系统协调性理论基础第17-27页
    2.1 系统协调的内涵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系统协调度的内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系统耦合理论第19页
    2.2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及构成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电力系统三大主体及内在关系第20-21页
    2.3 电力系统的协调性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电力系统协调关系介绍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电力系统协调性的特点第22页
    2.4 系统协调性评价现有模型和方法介绍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距离型协调度评价模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变化型协调度评价模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容量耦合系数模型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几种协调度评价模型的比较第25-26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3章 电力系统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第27-34页
    3.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指标构建原则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指标的选取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指标的处理第30页
    3.2 协调性评价模型构建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电力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界定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容量耦合系数模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电力系统协调度评价标准第32页
    3.3 协调性评价流程第32-3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4章 吉林省电力系统协调性评价实证分析第34-51页
    4.1 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发展现状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存在的问题第36-38页
    4.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第38-40页
    4.3 电力系统三主体协调度计算第40-46页
    4.4 关键指标敏感性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 4.5 政策建议第49-50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结论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6-57页
致谢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企业薪酬非对称性变动的研究--基于上市制造业企业的经验数据
下一篇:园林局树木资产管理研究--以A地园林局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