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--金属材料论文--钢论文--钢的组织与性能论文

结构耦元及其特征量对U71Mn钢疲劳磨损性能的影响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1.2 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磨损第14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滚动接触疲劳磨损的破坏形式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造成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磨损的原因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机理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钢轨滚动接触疲劳预防措施第20-22页
    1.3 激光仿生耦合理论及制备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仿生学发展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. 激光仿生耦合技术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激光仿生耦合在钢轨疲劳磨损中的应用第25-26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26-28页
第2章 实验方法及设备第28-35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8-29页
    2.2 试验设计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仿生耦合表面设计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仿生耦合试样尺寸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激光加工系统第31-32页
    2.3 性能测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显微显微硬度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摩擦磨损测试第32-33页
    2.4 微观表征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物相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显微组织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磨损形貌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有限元分析第34-35页
第3章 单一深度结构尺寸的单元体对U71Mn钢疲劳磨损性能的影响第35-5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5页
    3.2 激光参数优化实验第35-37页
    3.3 单一深度单元体的显微组织分析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物相分析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组织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不同深度单元体的显微硬度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不同深度的单元体截面尺寸第41-43页
    3.4 单一深度的单元体仿生试样的磨损实验结果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单一深度单元体仿生试样的磨损失重量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单一深度单元体仿生试样的磨损形貌第44-45页
    3.5 单一深度结构尺寸的单元体仿生试样磨损机理分理第45-50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第4章 两种混合深度结构尺寸的单元体对U71Mn钢疲劳磨损性能的影响第52-66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2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案设计第52-54页
    4.3 两种深度组合的单元体仿生试样磨损试验分析第54-59页
    4.4 两种深度交错的抗疲劳磨损机理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浅深浅组合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深浅深组合第62-64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4-66页
第5章 三种混合深度结构尺寸的单元体对U71Mn钢疲劳磨损性能的影响第66-74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66页
    5.2 实验方案设计第66-68页
    5.3 三种深度单元体组合的仿生试样磨损试验分析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三种深度单元体组合的仿生试样磨损失重量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三种深度单元体组合的仿生试样磨损形貌第71-72页
    5.4 三种深度交错的抗疲劳磨损机理第72-74页
第6章 结论第74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0页
致谢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Ti-7Al-xB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
下一篇:基于比色测温技术的热处理炉温度场精确测定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