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氛退火对30AQ130组织与织构的影响
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.绪论 | 第9-24页 |
1.1 电工钢概述 | 第9-12页 |
1.1.1 电工钢板产量 | 第9-11页 |
1.1.2 电工钢板品种分类 | 第11-12页 |
1.2 取向电工钢的研究和发展概况 | 第12-15页 |
1.3 取向电工钢新的生产技术 | 第15-17页 |
1.3.1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(CSP) | 第15-16页 |
1.3.2 异步轧制技术 | 第16-17页 |
1.3.3 无抑制剂技术 | 第17页 |
1.3.4 细化磁畴技术 | 第17页 |
1.3.5 降低铸坯加热温度技术 | 第17页 |
1.4 取向电工钢的影响因素 | 第17-19页 |
1.4.1 第二相粒子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1.4.2 化学成分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1.5 EBSD以及取向分析方法ODF | 第19-21页 |
1.5.1 EBSD技术 | 第19-20页 |
1.5.2 ODF分析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6 取向电工钢的织构 | 第21-22页 |
1.7 本课题的意义及内容 | 第22-24页 |
2.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 | 第24-29页 |
2.1 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24-25页 |
2.2 实验方案 | 第25页 |
2.3 实验过程 | 第25-28页 |
2.3.1 酸洗 | 第25页 |
2.3.2 常化处理 | 第25-26页 |
2.3.3 冷轧 | 第26-27页 |
2.3.4 中间退火 | 第27页 |
2.3.5 最终退火 | 第27-28页 |
2.4 组织与织构观察 | 第28-29页 |
3.轧制对AQ130取向电工钢组织与织构的影响 | 第29-37页 |
3.1 AQ130热轧板与常化板的组织与织构 | 第29-32页 |
3.1.1 AQ130热轧板与常化板的组织 | 第29-30页 |
3.1.2 AQ130热轧板与常化板的织构 | 第30-31页 |
3.1.3 分析讨论 | 第31-32页 |
3.2 AQ130轧制过程中组织和织构的变化 | 第32-36页 |
3.2.1 轧制过程中组织的变化 | 第32-33页 |
3.2.2 轧制过程中织构的变化 | 第33-35页 |
3.2.3 分析讨论 | 第35-36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4.AQ130热轧板气氛退火后组织与织构的演变 | 第37-43页 |
4.1 实验过程 | 第37页 |
4.2 AQ130气氛退火后组织与织构 | 第37-42页 |
4.2.1 AQ130气氛退火后的组织 | 第37-39页 |
4.2.2 AQ130气氛退火后的织构 | 第39-41页 |
4.2.3 分析讨论 | 第41-42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5.高温气氛退火对AQ130组织与织构的影响 | 第43-54页 |
5.1 气氛为N2:H2=1:3 | 第43-48页 |
5.1.1 气氛退火过程中组织的变化 | 第43-44页 |
5.1.2 气氛退火过程中织构的变化 | 第44-48页 |
5.2 气氛为全氢气 | 第48-51页 |
5.2.1 气氛退火过程中组织的变化 | 第48页 |
5.2.2 气氛退火过程中织构的变化 | 第48-51页 |
5.3 分析讨论 | 第51-5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6.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