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混合通风冷却运行策略研究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1.3 存在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| 1.4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1.4.1 课题来源 | 第14页 |
| 1.4.2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第2章 通风冷却基本理论 | 第15-32页 |
| 2.1 自然通风 | 第15-21页 |
| 2.1.1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| 第16-18页 |
| 2.1.2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| 第18-20页 |
| 2.1.3 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| 第20-21页 |
| 2.2 机械通风 | 第21-22页 |
| 2.3 混合通风 | 第22-24页 |
| 2.3.1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交替运行 | 第22-23页 |
| 2.3.2 风机辅助式自然通风 | 第23-24页 |
| 2.3.3 热压与风压辅助式与机械通风 | 第24页 |
| 2.4 通风的功能 | 第24页 |
| 2.5 热舒适理论 | 第24-29页 |
| 2.5.1 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因素 | 第25-27页 |
| 2.5.2 非采暖空调环境下的热舒适 | 第27-29页 |
| 2.6 室内空气品质 | 第29页 |
| 2.7 建筑热平衡理论 | 第29-30页 |
| 2.8 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| 第3章 混合冷却运行策略的理论分析 | 第32-48页 |
| 3.1 混合冷却运行参数的确定 | 第32-33页 |
| 3.1.1 基于热舒适的混合冷却运行参数 | 第32-33页 |
| 3.1.2 混合冷却综合运行参数 | 第33页 |
| 3.2 气象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3.2.1 典型气象年气象数据 | 第33-34页 |
| 3.2.2 空气温度 | 第34-35页 |
| 3.2.3 风向风速 | 第35-36页 |
| 3.3 运行策略初步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3.4 运行策略理论分析 | 第37-44页 |
| 3.4.1 建筑模型 | 第37-38页 |
| 3.4.2 理论计算 | 第38-44页 |
| 3.5 结果分析 | 第44-47页 |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4章 混合冷却运行策略的模拟分析 | 第48-59页 |
| 4.1 模拟软件介绍 | 第48-51页 |
| 4.1.1 软件应用领域 | 第48-49页 |
| 4.1.2 软件理论基础 | 第49页 |
| 4.1.3 软件结构 | 第49-50页 |
| 4.1.4 软件界面 | 第50-51页 |
| 4.2 模拟计算 | 第51-52页 |
| 4.2.1 建筑模型的建立 | 第51页 |
| 4.2.2 相关参数的设定 | 第51-52页 |
| 4.3 模拟结果分析 | 第52-58页 |
| 4.3.1 热舒适满足率验证 | 第52-55页 |
| 4.3.2 节能潜力分析 | 第55-58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-66页 |
| 附录A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) | 第66-67页 |
| 附录B(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)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