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4-21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| 第16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与分析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8-19页 |
1.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1.6 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2 花生力学特性分析 | 第21-26页 |
2.1 花生植株力学特性试验 | 第21-22页 |
2.1.1 试验材料的准备 | 第21-22页 |
2.1.2 试验设备 | 第22页 |
2.1.3 试验方法 | 第22页 |
2.2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4页 |
2.3 花生力学试验结论与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花生条铺收获机的结构设计 | 第26-39页 |
3.1 设计依据 | 第26-28页 |
3.1.1 花生植株种植农艺要求 | 第26页 |
3.1.2 花生植株的生长特性对两段式收获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3.1.3 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 | 第28页 |
3.2 花生条铺收获机的总体结构 | 第28-29页 |
3.3 扶禾装置 | 第29-30页 |
3.4 挖掘装置 | 第30-32页 |
3.5 去土装置 | 第32-33页 |
3.6 夹持输送装置 | 第33-36页 |
3.6.1 夹持输送技术的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6.2 夹持输送机构的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| 第34页 |
3.6.3 链条式夹持输送机构的关键技术参数分析与设计 | 第34-36页 |
3.7 有序条铺装置 | 第36-37页 |
3.8 工作原理 | 第37-38页 |
3.9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4 花生植株夹持输送与抛出过程运动轨迹仿真与试验分析 | 第39-48页 |
4.1 基于ADAMS的花生植株夹持输送与抛出过程运动轨迹仿真分析 | 第39-43页 |
4.1.1 三维虚拟模型的建立 | 第39-40页 |
4.1.2 仿真试验过程 | 第40-43页 |
4.2 花生植株夹持输送过程与抛出过程高速摄影试验 | 第43-47页 |
4.2.1 试验设备与方法 | 第43-44页 |
4.2.2 花生植株在夹持输送过程中运动状态的观察与分析 | 第44-46页 |
4.2.3 花生植株在抛出过程中运动状态的观察与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5 花生植株有序铺放的运动学研究 | 第48-57页 |
5.1 花生植株被抛送之后的运动情况分析 | 第48-50页 |
5.2 花生植株荚果部分落地之后的运动情况分析 | 第50-52页 |
5.3 花生植株外抛条铺的条件 | 第52-53页 |
5.4 花生植株有序条铺角度的分析计算 | 第53-54页 |
5.5 花生植株有序条铺距离的分析计算 | 第54-55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6 花生植株铺放作业田间试验研究 | 第57-68页 |
6.1 花生植株有序铺放效果试验 | 第57-59页 |
6.1.1 试验条件 | 第57-58页 |
6.1.2 试验方法 | 第58-59页 |
6.2 试验器材 | 第59-60页 |
6.3 试验过程 | 第60-64页 |
6.3.1 夹持输送装置的作业速度对花生植株铺放效果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6.3.2 机器的前进速度对花生植株铺放效果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6.3.3 花生植株的夹持位置对花生收获铺放效果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6.4 主要试验因素对花生收获质量的影响 | 第64-67页 |
6.4.1 试验评价指标 | 第64-65页 |
6.4.2 夹持输送装置作业速度对花生收获质量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6.4.3 机器的前进速度对花生收获质量的影响 | 第66页 |
6.4.4 花生植株的夹持位置对花生收获质量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7 结论与建议 | 第68-71页 |
7.1 结论 | 第68-70页 |
7.2 建议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导师组意见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5-76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