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--程序控制磨床和数控磨床论文

基于机器视觉的磨削表面波纹度测量方法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4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2 表面波纹度测量方法研究概况第15页
    1.3 基于机器视觉的波纹度测量方法综述第15-17页
    1.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问题的提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本文研究内容第17-20页
第2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磨削表面波纹度测量理论研究第20-34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0页
    2.2 磨削表面波纹度的定义及其评定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磨削表面波纹度的产生原因与工程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磨削表面波纹度的定义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磨削表面波纹度的评定第22-24页
    2.3 磨削表面成像机理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2.4 图像质量评价算法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图像质量评价算法基本概念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算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算法第28-29页
    2.5 波纹度测量系统硬件介绍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相机的选择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镜头的选择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光源的选择第32-33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3章 基于全参考图像质量的磨削表面波纹度测量第34-48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4页
    3.2 基于RCGSSIM模型的磨削表面波纹度测量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RCGSSIM图像质量评价算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图像滤波第36-37页
    3.3 实验设计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验试样准备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光源设计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成像系统设计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实验步骤第40页
    3.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图像采样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波纹度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模型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波纹度预测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对光源的鲁棒性第45-47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4章 基于无参考图像质量的磨削表面波纹度测量第48-57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8页
    4.2 基于图像再模糊理论的质量评价算法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图像再模糊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基于有效再模糊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及算法设计第49-51页
    4.3 实验过程第51页
    4.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结合人眼视觉的波纹度测量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波纹度与图像模糊度的关系模型第52-54页
    4.5 波纹度预测模型第54页
    4.6 全参考与无参考图像质量方法对比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测量效率对比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测量精度对比第55-56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5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磨削表面波纹度测量系统开发第57-66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7页
    5.2 测量系统软件介绍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LabVIEW介绍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MATLAB介绍第58页
    5.3 基于LabVIEW和MATLAB的混合编程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5.4 系统软件总体方案设计第59页
    5.5 基于机器视觉的磨削表面波纹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系统登入界面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系统主界面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图像采集模块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波纹度测量模块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光源控制模块第62-63页
    5.6 基于机器视觉的磨削表面波纹度测量系统评价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准确率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重复性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响应时间第64-65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结论与展望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2页
致谢第72-73页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目录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磁铆接工艺铆钉动态塑性变形及接头性能研究
下一篇:基于等效刀具参数的Cr12MoV模具钢铣削性能有限元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