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8-12页 |
| 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8页 |
| 1.2 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| 1.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| 第2章 案情简介与裁判要点 | 第12-17页 |
| 2.1 案情简介 | 第12-13页 |
| 2.2 法院审理结果 | 第13-17页 |
| 2.2.1 一审法院的审理结果 | 第13-15页 |
| 2.2.2 二审法院的审理结果 | 第15-17页 |
| 第3章 案件争议焦点 | 第17-19页 |
| 3.1 友利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是否构成虚假陈述 | 第17页 |
| 3.2 友利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与投资者的损失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| 第17-18页 |
| 3.3 投资者损失金额应如何认定 | 第18-19页 |
| 第4章 案件争议焦点评析 | 第19-33页 |
| 4.1 友利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不构成虚假陈述 | 第19-23页 |
| 4.1.1 证券虚假陈述及其性质 | 第19页 |
| 4.1.2 证券虚假陈述的认定标准 | 第19-21页 |
| 4.1.3 友利控股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性质的判断 | 第21-23页 |
| 4.2 友利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与投资者的损失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| 第23-30页 |
| 4.2.1 美国证券法中的因果关系认定 | 第23-25页 |
| 4.2.2 我国司法中对证券虚假陈述与投资者的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认定 | 第25页 |
| 4.2.3 投资者的损失与友利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| 第25-30页 |
| 4.3 投资者损失金额的认定 | 第30-33页 |
| 4.3.1 虚假陈述损失认定的方法 | 第30页 |
| 4.3.2 本案投资者损失金额的认定 | 第30-33页 |
| 结论 | 第33-3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6-39页 |
| 致谢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