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--物权论文

宅基地使用权法律问题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引言第16页
第一章 宅基地使用权概述第16-22页
    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基本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宅基地使用权的内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第17-18页
    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特性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身份限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初始取得的无偿性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初始取得具有行政性和计划性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流转受到严格限制第19-20页
    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历史沿革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全面私有时期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公私分离时期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物权保护阶段第21-22页
第二章 宅基地房地关系第22-29页
    第一节 房地关系概述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房地关系在宅基地法律关系中居于基础地位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房地一体”+“房地分离”=理论冲突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我国“房地一体模式”的内涵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我国选择“冲突房地模式”的原因第24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房地一体模式”的弊端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理论与现实存在冲突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机械套用“房地一体模式”加剧问题产生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房地一体模式”导致农民融资困难第27页
    第三节 “房地分离模式”破解困局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房地分离模式”能构筑更为合理的房地关系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党中央在政策层面已经迈出破冰之举第28-29页
第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归属第29-39页
    第一节 现有制度模糊了权利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户的概念长期模糊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房地一体模式”使宅基地使用权被虚化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户主与亲属对宅基的归属有争议第30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户”是宅基地的取得单位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宅基地的初始取需以户为单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户”的内涵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户”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第33页
    第三节 “户”内主体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户主范畴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亲属范畴第34页
    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应归“户主”享有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户主享有家事管理权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户主的管理地位决定其应成为宅基地使用权人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户主通过申请取得宅基地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亲属建房仅仅构成新的房地联合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户主配偶可取得共有人地位第38-39页
第四章 宅基地登记与继承问题第39-46页
    第一节 宅基地初始登记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审批登记不规范(以北京为例)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登记困难的原因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解决对策——房、地分别登记第41-43页
    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阻碍继承的因素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正确理解法条有助于破解困局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破解困局需打破身份的藩篱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继承不应当受到“制度限制”第45-46页
结束语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后记(致谢)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网络购物消费者知情权法律问题研究
下一篇:借名购房实务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