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论著摘要 | 第5-9页 |
英文论著摘要 | 第9-13页 |
英文缩略语 | 第14-15页 |
前言 | 第15-17页 |
论文一 中西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防治 | 第17-32页 |
1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认识 | 第18-21页 |
2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21-24页 |
3. 辨证论治 | 第24-25页 |
4. 左归丸右归丸来源方药功能 | 第25-26页 |
5 骨质疏松症的西医学认识 | 第26-31页 |
小结 | 第31-32页 |
论文二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建立与左、右归丸的防治作用比较 | 第32-46页 |
前言 | 第32-33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6页 |
实验结果 | 第36-38页 |
讨论 | 第38-45页 |
小结 | 第45-46页 |
论文三 左、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| 第46-60页 |
前言 | 第46-47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47-53页 |
实验结果 | 第53-55页 |
讨论 | 第55-59页 |
小结 | 第59-60页 |
论文四 左、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肾组织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| 第60-69页 |
前言 | 第60-61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61-62页 |
实验结果 | 第62-65页 |
讨论 | 第65-68页 |
小结 | 第68-69页 |
结论 | 第69-70页 |
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| 第70-71页 |
附录 | 第71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3页 |
综述 | 第83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| 第92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
个人简介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