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6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6-7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6-7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7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13页 |
1.2.1 贸易便利化的概念 | 第7-8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8-11页 |
1.2.3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4 研究述评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| 第14-15页 |
1.4.1 本文创新点 | 第14页 |
1.4.2 不足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| 第15-27页 |
2.1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| 第15-18页 |
2.1.1 1949-1977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对外贸易 | 第15-16页 |
2.1.2 1978-2014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外贸易 | 第16-18页 |
2.2 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| 第18-24页 |
2.2.1 贸易商品结构 | 第18-19页 |
2.2.2 贸易市场结构 | 第19-21页 |
2.2.3 贸易地区结构 | 第21-22页 |
2.2.4 贸易企业结构 | 第22-23页 |
2.2.5 贸易方式结构 | 第23-24页 |
2.3 对外贸易发展面临困难 | 第24-27页 |
2.3.1 国际经贸环境不容乐观 | 第24页 |
2.3.2 国际经贸摩擦更为严峻 | 第24-25页 |
2.3.3 国际收支不平衡压力依然不减 | 第25页 |
2.3.4 出.产品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| 第25页 |
2.3.5 传统出.产品竞争力减弱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 | 第27-48页 |
3.1 贸易便利化概述 | 第27-33页 |
3.1.1 贸易便利化界定 | 第27-28页 |
3.1.2 贸易便利化理论基础 | 第28-31页 |
3.1.3 中国贸易便利化的现状 | 第31-33页 |
3.2 贸易便利化的测评 | 第33-45页 |
3.2.1 贸易便利化指数的国际测算 | 第33-36页 |
3.2.2 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6-38页 |
3.2.3 数据选取及处理 | 第38-39页 |
3.2.4 贸易便利化水平测量与排序 | 第39-4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5-48页 |
第4章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.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48-59页 |
4.1 模型设定 | 第48-50页 |
4.1.1 简单的引力模型 | 第48-49页 |
4.1.2 改进的引力模型 | 第49-50页 |
4.2 数据说明 | 第50-51页 |
4.3 检验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3.1 平稳性检验 | 第51-52页 |
4.3.2 霍斯曼检验 | 第52-53页 |
4.4 回归分析 | 第53-59页 |
4.4.1 总体回归分析 | 第53-55页 |
4.4.2 分类回归分析 | 第55-57页 |
4.4.3 模拟推进 | 第57-59页 |
第5章 提升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策略建议 | 第59-67页 |
5.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| 第59-61页 |
5.1.1 港.基础设施 | 第59-60页 |
5.1.2 空港基础设施 | 第60页 |
5.1.3 内陆运输 | 第60-61页 |
5.2 改善海关环境 | 第61-62页 |
5.2.1 构建“单一窗” | 第61-62页 |
5.2.2 推进AEO制度 | 第62页 |
5.3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| 第62-63页 |
5.3.1 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| 第62-63页 |
5.3.2 实现通关无纸化 | 第63页 |
5.4 改善国内制度环境 | 第63-65页 |
5.4.1 创新管理理念 | 第63-64页 |
5.4.2 改革和完善对外贸易制度 | 第64页 |
5.4.3 加强政务公开 | 第64-65页 |
5.5 加强国际合作 | 第65-67页 |
5.5.1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 | 第65页 |
5.5.2 加强区域合作 | 第65-66页 |
5.5.3 加强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 | 第66-67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