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--海上油气田开发开采机械设备论文

基于晃动工况的填料吸收塔脱酸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填料吸收塔实验研究进展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填料吸收塔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浮式设备研究进展第12-15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-17页
第二章 吸收塔晃动脱酸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改造第17-28页
    2.1 脱酸实验装置的设计目的第17-18页
    2.2 脱酸实验装置的改造方案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塔器撬块改造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塔器空间位置和基础改造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塔器连接管线改造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安全措施改造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水电辅助设施改造第24页
    2.3 脱酸实验装置的组成及实验流程第24-26页
    2.4 实验气体与试剂第26页
    2.5 实验分析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7-28页
第三章 晃动工况下吸收塔脱酸性能实验研究第28-40页
    3.1 不同晃动形式对吸收塔脱酸性能影响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单一晃动形式对吸收塔性能影响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耦合晃动形式对吸收塔性能影响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3.2 不同晃动幅度对吸收塔脱酸性能影响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横(纵)摇工况下晃动幅度影响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艏摇工况下晃动幅度影响分析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横(纵)荡工况下晃动幅度影响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垂荡工况下晃动幅度影响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3.3 不同晃动周期对吸收塔脱酸性能影响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横(纵)摇工况下晃动周期影响分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艏摇工况下晃动周期影响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横(纵)荡工况下晃动周期影响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垂荡工况下晃动周期影响分析第35页
    3.4 不同工艺参数对吸收塔脱酸性能影响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不同吸收温度下吸收塔性能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不同吸收压力下吸收塔性能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不同胺液流量下吸收塔性能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8-40页
第四章 晃动工况下吸收塔脱酸数值模型的建立第40-53页
    4.1 混合胺液脱酸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混合胺液脱酸反应机理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混合胺液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动力学模型的验证第42-44页
    4.2 吸收塔脱酸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第44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自定义函数的编译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自定义函数的导入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数值计算模型的验证第50-51页
    4.3 模拟分析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五章 晃动工况下吸收塔脱酸性能模拟研究第53-98页
    5.1 晃动工况下吸收塔流体力学性能模拟分析第53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不同晃动形式对吸收塔流体力学性能影响第53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不同晃动幅度对吸收塔流体力学性能影响第61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不同晃动周期对吸收塔流体力学性能影响第69-77页
    5.2 晃动工况下吸收塔酸气脱除效果模拟分析第77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不同晃动形式对吸收塔酸气脱除效果影响第77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不同晃动幅度对吸收塔酸气脱除效果影响第83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不同晃动周期对吸收塔酸气脱除效果影响第89-95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95-98页
总结与展望第98-100页
    总结第98-99页
    展望第99-100页
参考文献第100-10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3-104页
致谢第104页

论文共10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液压弹簧组合式变形套管修复装置设计与研究
下一篇:通井机刹车特性检测技术与整机性能评价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