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轨道交通网新线接入运输组织关键问题研究
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20页 |
·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的框架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20页 |
·论文结构框架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2 新线建设时机及接入方式研究 | 第20-30页 |
·新线建设时机分析 | 第20-22页 |
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时序 | 第20-21页 |
·新线建设规模及时机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新线接入既有路网方式研究 | 第22-29页 |
·既有线的延伸线 | 第23-25页 |
·通过换乘站与路网衔接的新线 | 第25-27页 |
·暂未接入路网的新线 | 第27-28页 |
·与既有线共线运营的新线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3 新线接入客流特征分析 | 第30-42页 |
·新线的客流组成及形成机理分析 | 第30页 |
·新线接入后网络客流分布变化的原因 | 第30-34页 |
·路网规模的扩张 | 第31-32页 |
·路网连通性增强 | 第32-34页 |
·新旧线路客流分布特征 | 第34页 |
·线网结构变化对轨道交通客流的影响 | 第34-41页 |
·既有线延伸线引起的客流分布变化 | 第34-35页 |
·后续新建线路引起的客流分布变化 | 第35-37页 |
·脱网运行线路引起的客流分布变化 | 第37-38页 |
·共线运营线路引起的客流分布变化 | 第38-39页 |
·新线接入对整个轨道交通网络客流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4 网络条件下新线接入运输组织关键问题研究 | 第42-76页 |
·新线列车编组方案问题的研究 | 第42-48页 |
·车辆基本信息 | 第42页 |
·新线列车编组方案研究 | 第42-44页 |
·新线运营初期编组方案比选 | 第44-48页 |
·新线首末班车发车时间研究 | 第48-56页 |
·新线首末班车发车时间问题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新线首末班车时间制定原则 | 第49-51页 |
·前提假设及变量说明 | 第51-52页 |
·首末班车发车时间推算模型 | 第52-54页 |
·算例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既有线延伸线的列车运行交路的设置 | 第56-63页 |
·超长线路的出现及其交路设置的影响因素 | 第56-57页 |
·列车运行交路的基本形式 | 第57-58页 |
·轨道交通超长线路列车运行交路形式确定 | 第58-60页 |
·实例分析 | 第60-63页 |
·新建市郊线组织跨站停列车运行的问题 | 第63-71页 |
·组织跨站停列车运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64页 |
·组织跨站停列车运行的客流条件 | 第64-65页 |
·停站方案的类型及优缺点分析 | 第65-67页 |
·停站方案优化模型 | 第67-69页 |
·算例分析 | 第69-71页 |
·线路共线运营方案 | 第71-75页 |
·共线运营优势分析 | 第71-72页 |
·共线运营的基本形式 | 第72-73页 |
·共线运营面临的难题 | 第73-74页 |
·列车共线运行方案 | 第74-7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5 新线接入对既有路网运营的影响 | 第76-84页 |
·既有路网运力运量分析 | 第76-77页 |
·既有路网客流情况 | 第76-77页 |
·既有路网运力运量匹配情况 | 第77页 |
·新线接入对既有路网的影响及相关建议 | 第77-81页 |
·新线对既有路网的影响范围及程度 | 第77-79页 |
·相关措施及建议 | 第79-81页 |
·应急保障及安全问题 | 第8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1-84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·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| 第84-85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90-9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