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本文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5页 |
1.1.1 本文的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1.2 本文的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| 第15-22页 |
1.2.1 国外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| 第15-19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| 第19-22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方法、思路与基本结构 | 第22-23页 |
1.3.1 本文的研究方法、思路 | 第22-23页 |
1.3.2 本文的基本结构 | 第23页 |
1.4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23-25页 |
1.4.1 本文可能的的创新之处 | 第23页 |
1.4.2 本文的不足 | 第23-25页 |
2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必要性分析 | 第25-35页 |
2.1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| 第25-31页 |
2.1.1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上升为基本国策 | 第25-26页 |
2.1.2 银行业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| 第26页 |
2.1.3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国内领先 | 第26-28页 |
2.1.4 我国大型银行不断加强绿色金融实践 | 第28-31页 |
2.2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| 第31-35页 |
2.2.1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| 第31-32页 |
2.2.2 应对利益相关者环境保护要求的现实选择 | 第32页 |
2.2.3 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内在需求 | 第32-33页 |
2.2.4 推行绿色信贷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生态效益 | 第33页 |
2.2.5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| 第33-35页 |
3 绿色金融国外实践经验借鉴 | 第35-40页 |
3.1 英国的“绿色金融项目” | 第35-36页 |
3.2 美国通过法律保障绿色金融的推广 | 第36-37页 |
3.3 日本促进环境友好经营融资业务 | 第37-38页 |
3.4 德国“生态银行”的兴起 | 第38-40页 |
4 结合国外成功实践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策略分析 | 第40-46页 |
4.1 建设绿色金融的组织架构和内部机制 | 第40页 |
4.2 建立新型的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0-41页 |
4.3 实施绿色信贷政策 | 第41-42页 |
4.4 开展绿色金融的人才建设,加强绿色金融专业化队伍建设 | 第42-43页 |
4.5 抓住机遇,甄别风险,提高经济效益 | 第43-44页 |
4.6 开拓绿色金融创新,丰富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| 第44页 |
4.7 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配合,建立完善环保信息共享机制 | 第44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