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动力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电力工业论文

固定式燃气内燃机组环保性能及环境影响研究
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我国能源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电网安全隐患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环境污染严重第12-14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提高电网整体可靠性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环境效益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经济效益第15-16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分布式能源站环境研究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1.5 研究技术路线第24-25页
第二章 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构成第25-38页
    2.1 动力系统第25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燃气内燃机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燃气轮机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燃气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的比较第32-34页
    2.2 余热利用系统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余热锅炉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溴化锂制冷机第35-37页
    2.3 辅助系统第37-38页
第三章 固定式燃气内燃机组的环保性能第38-48页
    3.1 天然气燃料与煤炭成分的比较第38-40页
    3.2 气态污染物的生成机理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NO_X的生成机理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CO、CO_2的生成机理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SO_2的生成机理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烟尘的生成机理第42页
    3.3 分布式能源系统与燃煤发电的对比第42-44页
    3.4 联供系统与分供系统的对比第44-46页
    3.5 分布式能源系统不同原动机之间的对比第46-48页
第四章 固定式燃气内燃机组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第48-65页
    4.1 排放执行标准研究第48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国外固定式内燃机执行标准的调研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国内内燃机标准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环评中采用的标准情况第55-57页
    4.2 大气污染评价研究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涉及到的排放污染因子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排放强度的确定及其污染控制措施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国内燃气内燃机环评中存在的问题第58-60页
    4.3 噪声污染评价研究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及其特性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污染控制措施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国内燃气内燃机环评中存在的问题第60-63页
    4.4 其他污染评价研究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水的用量和排水特性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固废等第64-65页
第五章 实例分析第65-104页
    5.1 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第65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项目概况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工艺与设备概况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燃料情况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水源及用水量情况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工程环保概况第68-71页
    5.2 周边环境状况第71-73页
    5.3 该项目执行的相关标准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主要污染因子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环境质量标准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排放标准第73-75页
    5.4 环境影响评价第75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大气第75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噪声第94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其他第100页
    5.5 污染防治对策第100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水污染防治对策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固体废物防治对策第103-104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-106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04-105页
    6.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05页
    6.3 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第105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10页
作者简介第110-112页
致谢第112页

论文共1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南京地区典型室外区域环境空气中VOCs的释放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
下一篇: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特征与排放规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