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中国哲学论文--先秦哲学(~前220年)论文--儒家论文

宗教社会学视域下的儒教研究--以当代曲阜书院为扩展个案

中文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序篇第12-21页
    一、研究缘起第12-13页
    二、文章架构与文献综述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文章架构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文献综述第14-16页
    三、方法论与相关理论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方法论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相关理论第18-21页
上篇第21-51页
    一、语境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“儒教”还是“儒学”?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近现代“儒教”命运的话语讨论第23-26页
    二、“经典时期”(一):中国学与儒教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高延与葛兰言的社会学视角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中国学儒教研究的缺陷与启示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小结第32-33页
    三、“经典时期”(二):宗教类型理论与儒教研究第33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马克斯·韦伯与他的理论模型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世界图式与理性化轴线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韦伯与儒教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 儒教产生与生长的土壤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 儒教的宗教类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 韦伯与儒教研究的局限性及补充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小结第44-45页
    四、结构功能主义盛行下的儒教研究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杨庆堃的“分散性”宗教与“制度性”宗教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“分散性”与“制度性”二分法的局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小结第49-51页
下篇第51-64页
    一、学理讨论第51-53页
    二、曲阜调研回顾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对曲阜宗教生态的考察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中国宗教市场现状第55-56页
    三、儒教书院的宗教性及宗教意识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书院与佛教文化资源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儒教书院与其他宗教的竞争关系第58-60页
    四、儒教书院的宗教市场区位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书院的生存困境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书院的市场资源、成本及受众第61-63页
    五、主要发现与结论第63-64页
结语第64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1页
后记第71-73页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73-74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马克思历史辩证法是对黑格尔思辨的辩证法的扬弃
下一篇:元代关学与陕西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