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哲学理论论文--历史唯物主义(唯物史观)论文

马克思历史辩证法是对黑格尔思辨的辩证法的扬弃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导论第11-20页
第一章:黑格尔思辨的辩证法第20-36页
    第一节:绝对理念是辩证存在的本体概念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作为本体的绝对理念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绝对理念的辩证存在第23-24页
    第二节:辩证法是绝对理念的运动法则第24-26页
    第三节: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要义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对立统一原则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否定性原则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第四节: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存在的问题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思辨辩证法的思辨性质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思辨辩证法的神秘历史观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思辨辩证法的二元性第34-36页
第二章: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批判与改造第36-57页
    第一节: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批判第36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思辨性质的批判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神秘历史观的批判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所造成的二元性的批判第46-48页
    第二节: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改造第48-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改造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《神圣家族》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改造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彻底改造第52-57页
第三章: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概念探索第57-93页
    第一节:现实的个人及其生产实践是历史辩证法的历史原点、逻辑原点第57-6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现实的个人及其生产实践是历史辩证法历史原点、逻辑原点的根据所在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现实的个人是认识和运用历史辩证法的主体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历史的前提和基础是孕育并产生历史辩证法的基础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实践是理解和运用历史辩证法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第65-67页
    第二节:历史的辩证运动和辩证的理解历史第67-8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历史辩证法之“历史”概念解析第67-7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历史辩证法的客观逻辑第73-7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历史辩证法的主观逻辑及其理论形态第77-8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历史辩证法的理论特征及其理解第82-87页
    第三节:理解历史辩证法的视角和原则第87-9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思维和存在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相统一的原则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历史的和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第90-93页
第四章:历史辩证法的意义和地位第93-108页
    第一节:立场、方法、视野、思维方式、理论原则、理论宗旨转换的意义第93-95页
    第二节:理论地位和价值第95-10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在哲学史上超越形而上学、思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在哲学史上超越唯心史观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第98-101页
    第三节:颠覆与超越唯心史观对于开创现代科学历史观的意义第101-104页
    第四节: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意义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对于形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对于形成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第106-108页
结束语第108-110页
参考文献第110-11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14-115页
后记第115-116页

论文共11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生人格、防御机制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
下一篇:宗教社会学视域下的儒教研究--以当代曲阜书院为扩展个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