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一、绪论 | 第9-16页 |
(一)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严峻性 | 第9页 |
2. 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养老方式的转变 | 第9-10页 |
3. 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| 第10页 |
(二) 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 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2. 现实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三) 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2.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 文献分析法 | 第14页 |
2. 无结构式访谈法 | 第14页 |
3. 实地观察法 | 第14-15页 |
(五) 相关概念 | 第15-16页 |
1. 农村日间照料中心 | 第15页 |
2. 社会工作介入 | 第15-16页 |
二、湖北省X县Y社区的现状调查 | 第16-22页 |
(一) 社区基本情况分析 | 第16-17页 |
(二) Y社区无结构式访谈分析 | 第17-20页 |
1. 对社区内居民的访谈 | 第17-20页 |
2. 对社区居委会成员访谈 | 第20页 |
(三) 调研结论:Y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2页 |
1. 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,急需要医疗救助 | 第20-21页 |
2. 老年人空虚寂寞,需要文化娱乐项目 | 第21页 |
3. 社区人力资源有限,缺少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 | 第21页 |
4. 家庭养老严重不足,需要社区养老及社会养老的介入 | 第21-22页 |
三、社会工作介入Y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 | 第22-44页 |
(一) Y社区日间照料中心“从无到有”---社会工作介入 | 第22-27页 |
1.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方案 | 第22-27页 |
(二) 社会工作者介入Y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专业服务 | 第27-41页 |
1. 个案工作---“多才多艺”的李大爷 | 第27-30页 |
2. 小组工作---“你来我往,共享快乐”老年人人际小组 | 第30-32页 |
3. 社区工作---主题活动 | 第32-40页 |
4 、Y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常规活动 | 第40-41页 |
(三) 社会工作介入Y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评价 | 第41-44页 |
1. X县民政局领导的评价 | 第41-42页 |
2. Y社区居委会成员的评价 | 第42页 |
3. Y社区居民的评价 | 第42页 |
4. 社会工作机构督导的评价 | 第42页 |
5. 社会工作者自评 | 第42-44页 |
四、反思 | 第44-46页 |
(一)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必要性 | 第44页 |
(二)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 | 第44-46页 |
1. 社会工作者专业认同度较低甚至出现认同偏差 | 第44-45页 |
2.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缺乏延续性 | 第45页 |
3. 服务活动缺乏技巧性和完善性 | 第45-46页 |
五、讨论:社会工作专业如何更好的在我国发展 | 第46-48页 |
(一) 加大宣传力度,让社会工作专业“平民化” | 第46页 |
(二) 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,让社会工作者“普遍化” | 第46-47页 |
(三) 落实督导管理与专业培训,让社会工作者的能力“最优化”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附录 | 第50-56页 |
附录一 | 第50-52页 |
附录二 | 第52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