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无机化学论文--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--第Ⅲ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

低浓度稀土溶液中萃取富集稀土与萃余水相除油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8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0-11页
    1.2 低浓度稀土的来源第11-15页
    1.3 萃取法回收富集低浓度稀土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酸性膦萃取剂萃取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环烷酸萃取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N_(1923)萃取第18-19页
    1.4 萃余水相除油方法第19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乳化油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溶解油第25-26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内容第26-27页
    1.6 本课题的创新点第27-28页
第2章 实验试剂、仪器及分析测定方法第28-35页
    2.1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第28-29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稀土料液的配制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萃取剂的配制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含油的萃余水相的配制第30页
    2.3 煤油含量的测定方法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吸收峰的确定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P_(507)存在对煤油测定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煤油:N_(1923):仲辛醇=7:2:1 对煤油测定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2.4 其他实验指标测定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稀土浓度的测定方法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铝离子、pH值及其他测定方法的测定方法第34-35页
第3章 Cyanex272萃取重稀土的性能评价第35-4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5页
    3.2 试验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 3.3 结果和讨论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Cyanex272浓度对萃取分相性能和稀土萃取分配比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初始料液pH对Cyanex272萃取分离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初始料液浓度对Cyanex272萃取稀土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温度对萃取分离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41-42页
第4章 N_(1923)萃取稀土和负载有机相中稀土的反萃第42-5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2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N_(1923)萃取剂的配制以及质子化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料液初始pH对质子化及盐酸反萃后的N_(1923)萃取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不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对N_(1923)萃取剂反萃的影响第43页
    4.3 结果和讨论第43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初始料液pH对硫酸质子化N_(1923)萃取稀土的影响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反萃阶段第46-50页
    4.4 离子吸附型稀土提取新流程第50-51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51-53页
第5章 N_(1923)萃取稀土过程有机相损失及萃余水相除油第53-68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3-54页
    5.2 试验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N_(1923)萃取稀土过程中有机相的损失量以及混凝-除油效果第54-55页
    5.3 结果和讨论第5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不同条件下N_(1923)萃取稀土过程有机相损失量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混凝沉淀法除N_(1923)体系萃余水相中的油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混凝-气浮法除N_(1923)体系萃余水相中的油第64-67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67-68页
第6章 P_(507)萃取稀土过程有机相损失及萃余水相除油第68-76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68页
    6.2 实验方法第68页
    6.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68-7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P_(507)体系萃余水相油含量的测定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混凝-沉淀法除P_(507)萃余水相油含量第72-75页
    6.4 小结第75-76页
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6-78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76-77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77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杨酰腙类席夫碱荧光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
下一篇:Cu2O@HKUST-1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