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9-18页 |
一、选题背景、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4页 |
(一)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二)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4页 |
二、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4-16页 |
(一) 基本概念 | 第14-15页 |
(二) 理论依据 | 第15-16页 |
三、本文的研究思路、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(二) 基本观点 | 第16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现状的评析 | 第18-33页 |
一、文献回顾 | 第18-22页 |
(一) 国内的相关研究 | 第18-22页 |
(二) 国外的相关研究 | 第22页 |
二、有关失地农民就业政策的研究 | 第22-30页 |
(一) 失地农民就业政策的内容分析 | 第23-26页 |
(二) 失地农民就业政策的过程分析 | 第26-28页 |
(三) 失地农民就业政策的效果分析 | 第28-30页 |
三、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对现有失地农民就业政策的评论 | 第30-33页 |
第二章 关于失地农民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 | 第33-47页 |
一、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 | 第33-36页 |
(一) 有关失地农民就业的政策措施 | 第33-34页 |
(二)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6页 |
二、蒙自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| 第36-43页 |
(一) 访谈的基本情况 | 第37-42页 |
(二) 蒙自失地农民再就业中的特点 | 第42-43页 |
三、蒙自失地农民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7页 |
(一) 失地农民个体方面 | 第43-44页 |
(二) 村委会方面 | 第44-45页 |
(三) 政府方面 | 第45-47页 |
第三章 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理论探讨 | 第47-56页 |
一、社会投资视角下的就业政策 | 第47-49页 |
二、可行能力视角下的就业政策 | 第49-51页 |
三、福利多元化视角下的就业政策 | 第51-53页 |
四、失地农民积极就业政策建构的思考 | 第53-56页 |
第四章 失地农民积极就业政策的建议 | 第56-63页 |
一、积极就业政策的原则 | 第56-58页 |
(一) 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存权益,履行社会政策的兜底功能 | 第56页 |
(二) 确保平等就业,消除失地农民就业中的制度性歧视 | 第56-57页 |
(三) 丰富政策资源的多主体供应渠道,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| 第57页 |
(四) 树立资产建设理念,增强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| 第57页 |
(五) 强调社会投资 | 第57-58页 |
(六) 事前干预,制订再就业扶持中长期规划 | 第58页 |
二、积极就业政策的内容 | 第58-61页 |
(一) 科学修订相关法规,从源头上减少土地征用对失地农民造成的损失 | 第58页 |
(二) 制订职业教育培训法规,规定和提供相应的专项资金,实施社会投资战略 | 第58-59页 |
(三) 建立综合协调机构,统筹资源融合,搭建“政府主导、多方参与”的政策平台 | 第59-60页 |
(四) 修订相关法律法规,破除失地农民再就业中的制度性歧视 | 第60页 |
(五) 制定专门就业法规,统筹城镇化建设中失地农民就业的中长期规划 | 第60页 |
(六) 完善配套政策,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就业结构体系 | 第60-61页 |
三、积极就业政策的评估机制 | 第61-63页 |
余论 | 第63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7页 |
失地农民访谈提纲 | 第64-66页 |
访谈人员简表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专著 | 第67-68页 |
期刊文章 | 第68-72页 |
论文集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